今年以來,廣西以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工作為抓手和平臺,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助推社會化服務水平提升。今年,廣西在賓陽縣、灌陽縣、全州縣、欽北區、桂平市、北流市、象州縣等7個縣(市)開展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工作,把創新社會化服務方式,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推進。一年來,廣西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加大對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扶持力度,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2200萬元扶持項目區組建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廣統一機械作業、育種供秧、病蟲害防治、烘干倉儲和粗加工的服務模式,支持有資質的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主體參與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7個項目縣參與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的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達1068家,服務面積達180多萬畝,項目區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以上。
糧食產業社會化服務環節全覆蓋。賓陽縣通過實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帶動了10多家從事水稻生產的企業、合作社及種糧大戶提供從育秧、耙田、機插、統防統治、機收、烘干、儲存加工銷售的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達10萬畝。桂平市項目區成立27個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開展水稻集中育秧、機械化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環節的服務,服務面積約20萬畝。
糧食產業社會化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如賓陽縣項目區在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基礎上,創新“機械化+服務體系+糧食銀行”服務模式,在示范區內集技術咨詢和培訓、專業育秧、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稻谷加工、產品展示及糧食銀行等功能為一體,打造“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逐步完善示范區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為水稻生產經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努力降低糧食產業生產成本,提升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