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五新”大調研大討論活動號召,我從新河鎮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花木、網絡銷售和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角度,就如何認識經濟新優勢、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如何推進轉型新發展、如何實現民生新改善、如何謀求改革新成效做認真調研,并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新河鎮位于沭陽縣城的西北部,離城區10公里,南傍新沂河,北臨205國道,新長鐵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48.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24個村民小組,10631戶居民,4.2萬人口,耕地面積4.2萬畝。曾獲“全國十大魅力鄉村”、“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生態文明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等稱號。新河花卉種植已有400余年歷史,久負盛名的胡家花園是清朝順治年間吏部侍郎胡簡敬家的后花園。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624元,列全縣第4名;2014年上半年全市鄉鎮發展評估,在全市76個參評主體中,新河鎮位列第6名。
二、產業特點
(一)花木產業最具優勢。新河是蘇北地區的花木發源地和核心種植區,現今已形成苗木、盆景、鮮花和干花四大基地,花木年銷售額超10億元。其中周圈生態盆景市場建于1994年,是當時蘇北最早、最大的盆景市場;解橋干花工業園建于2004年,是國內最大干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干花規模企業12家,帶動從業600多戶,實現年出口創匯額6000多萬元。
(二)網絡經濟最具亮點。近年來,新河鎮積極探索花木銷售新途徑,扶持花木網絡銷售業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和網絡銷售緊密結合,形成一條富民、強村、興鎮產業鏈。目前,全鎮已發展“誠信通”、“天貓”商城近500家,普通網店4000多家,年銷售額5億多元,帶動就業1.5萬人,其中家庭園藝產品銷售占全國10%的份額,是國內最大的家庭園藝產品網絡銷售基地;新槐村于2014年6月份成功創建成為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村。
(三)旅游經濟最具潛力。新河鎮域內擁有周圈古栗林公園、周圈生態盆景市場、胡家花園、省自駕游基地等眾多旅游景點,且擁有山蕩古栗林、岔流河風光帶等待開發旅游資源,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是全市乃至蘇北地區自然生態旅游資源最豐富、質態最優、開發潛力最大的鄉鎮之一。
(四)交易市場最具活力。全鎮共有花木獨資企業265家,園林綠化企業118家,其中二級以上資質企業6家,一級資質企業1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個,全鎮60%以上花木靠花木企業銷售。全鎮花木經紀人4300多人,花木銷售網站230多個,在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花木銷售點360多個,形成全國暢通的花木供銷網絡。大營、周圈兩個花木交易市場業務覆蓋全國,成為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馴化基地和交易中心。
三、發展思路
(一)利用資源優勢,做好產業提檔升級文章,著力在提升花木質態上下功夫。針對新河花木產業出現的苗木單品規模小、規格低、新品少、效益差等特點,著力做好花木產業提檔升級工作。
1、著力抓好三個基地建設。一是發展新品、高效設施花木基地。在扎新顏路沿線的堰頭、沙河、大營、新槐等村發展新品種苗木基地0.5萬畝、精品苗木基地0.6萬畝、高效設施花木基地0.35萬畝,實現畝均效益3萬元以上;二是擴展生態苗木盆景基地。將周圈盆景長廊在原有180畝的基礎上擴大到350畝,新增溫室大棚60個,實現年交易額過億元。同時,進一步提升基地質態,以發展精品化樹樁盆景為主;三是拓展高附加值干花加工基地。扶持干花工業園現有12家規模企業提檔升級,拓寬展品種類和海內外市場;培育、新辦更多的干花企業,形成在全國具有中心地位的干花加工產業群,實現年創產值億元以上,稅收600萬元,從業2000人以上目標。
2、著力抓好三支隊伍培育。一是培育花木企業家隊伍。做好現有383家園林綠化企業的資質升級工作,力爭三年內培育一級資質企業3家以上,二級資質企業20家以上,年營業額增加30%以上;二是培養花木經紀人隊伍。每年新發展花木經紀人300人以上,新增花木銷售網站30個,在現有的各地360多個花木銷售點基礎上,每年新增銷售網點20個,形成覆蓋全國的花木供銷網絡;三是培育花木專業合作社隊伍。年培育花木專業合作社5家以上,增加入社農戶500戶以上,三年將入社聯營花農從目前的50%增加到80%以上。
3、著力抓好花木資材企業培育。一是加大項目招引。開展產業招商,引進滴灌水管、遮陽網、園藝工具等項目,填補本地產業空白;二是抓好內培工作。鼓勵村干部、花木大戶領辦、新辦干花、花盆、紙箱等花木配套企業;三是加大企業扶持。鼓勵已有企業增加投入,擴大規模,扶持天然、宇宙、奧成等干花企業晉升為規模企業,年銷售達五百萬元以上。
(二)拓展銷售渠道,做好花木網絡銷售文章,著力在提高農民收入上下功夫。積極扶持花木網絡銷售業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和網絡銷售緊密結合,形成一條富民、強村、興鎮產業鏈。
1、著力抓好網絡銷售主體培育。一是做好網絡銷售人員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全市首家網絡創業孵化中心,開展網絡銷售人員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訓;二是做好先進典型宣傳帶動工作。廣泛宣傳董延鵬、喬卓等網絡創業先進典型,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和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三是做好組織引領工作。把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花木網絡銷售黨總支和團支部的組織引領作用;發揮電子商務協會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差別競爭、規避風險、打響品牌的目標。四是做好融資扶持工作。做好“銀企”對接工作,組織開展電商貸款試點活動,幫助網絡銷售主體通過網店抵押等方式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電商主體做大做強。
2、著力抓好供貨體系建設。一是完善家庭園藝產品供應基地。抓好全鎮近5萬平方米的家庭園藝市場提檔升級工作,改擴建溫室大棚100個,建成淘寶商品供貨門市200家;二是培育盆栽類綠植。在堰頭、沙河等村培育家庭園藝盆栽綠植基地400畝以上,將本地產品供貨份額提高到50%以上;三是推進優質產品供應商引進。三年內引進家庭園藝產品一級供貨商5家以上,全面提升本地網售商品檔次和質量。
3、著力抓好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村)創建。一是創建省電子商務示范村。在新槐村成功創建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村基礎上,每年創建省電子商務示范村2個以上;二是創建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規劃建設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500畝,建設總面積11400平方米電子商務園,入駐電商企業20家,以及包裝、物流等配套企業5家,其中年營業額1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以上。
(三)保護生態環境,做好景點打造文章,著力在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上下功夫
1、著力做好景區規劃建設工作。一是優化旅游線路。將堰頭鮮花繁育基地、干花工業園、家庭園藝市場等景點納入旅游線路,促進旅游與花木銷售相結合;二是做好景區設施設備建設。投入專項資金,對景區花草樹木進行有效管護和合理補植,對景區設施進行維護和更換,保證設施設備完好。
2、著力做好景區資源保護工作。一是強化違法建筑管控。明確規定“三禁區、一重點”,即周圈風景區、扎新路沿線、花木基地循環道路沿線禁止建房,鎮區建房重點控制,堅決守住新河的每一寸耕地和每一株花木;二是抓好古栗林景區保護。邀請省市林業專家制定古樹保護方案,消滅古樹病蟲害,給古樹施有機肥,促進古樹復壯;三是整治環境衛生。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長效管理機制,落實運維項目,劃定責任區域,實現常態維護,長效管理。
3、著力做好景區資源開發工作。一是配合做好景區開發。認真做好調研工作,為意向開發企業提供一手詳細資料,協助做好周圈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配合做好扎新顏花卉基地循環道路建設工作,目前,全長12.8千米的道路已完成基礎層施工,將于12月底全面建成通車;二是促進景區開發。圍繞古栗林公園的生態特色、區域環境、花木產業做文章,開發避暑度假、休閑觀光、婚慶攝影等項目;三是積極做好旅游招商工作。多途徑宣傳新河的旅游資源,廣邀客商對其科學合理開發,努力將新河建設成為蘇北最生態的旅游觀光區,全市人民最留戀的休閑度假區。
(四)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富民強鎮文章,著力在民生實事上下功夫
1、著力抓好民生實事工作。一是完善鎮村路網建設。完成鎮區長青路、花都大街、櫻花大街和梅花大街改造工程,加快巴顏路建設進度,通過社會、企業和大戶等多種渠道募集資金完善新槐、沙河、大營和維新等村組道路,有效改善鎮村交通,提升花鄉形象;二是做好鎮區和旅游線路沿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對鎮區和扎新路、自駕游線路沿線的堰頭、沙河、大營、新槐和周圈等村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整治路邊溝塘雜草、垃圾以及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行為,并切實推進鎮區街道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過街線路整理等工作;三是完善水、電、通訊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做好田間河道疏浚、橋涵建設、河堤加固和電力設施通達等工作。做好全鎮電力改造、網絡提速、自來水網改造等工作。四是做好扶貧開發。認真開展“三解三促”、結對幫扶、精準扶貧等工作,幫助貧困農戶通過花木種植、網絡銷售、干花加工等方式脫貧致富。
2、著力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一方面建設完善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年底前建成沙河和雙蕩兩村黨群服務中心,完善春生、巴房和維新等村黨群服務中心,做到村村有陣地,并指導各基層黨組織正常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活動,確保基層組織活動正常化、常態化、規范化。另一方面強化基層黨員干部管理。選強配優村支兩委干部,注重對青年黨員和后備干部的培養,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雙帶”作用。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尤其是村組干部的監督管理,認真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公示制度,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公仆幫辦代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
3、著力抓好社會穩定工作。一是落實“四位一體”機制管控矛盾。以鎮、村、組三級矛盾調處工作小組為抓手,信訪、司法、綜治、民政和派出所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維穩工作“四位一體”管控機制;二是落實“七抓”機制排查矛盾。嚴格落實抓早、抓小、抓苗頭、抓基層、抓基礎、抓主要對象和抓主要領導的“七抓”工作機制,力爭將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三是落實“三會辦”機制化解矛盾。堅持把會辦解決群眾信訪問題作為推動“案結事了”、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舉措、治本之策,堅持每周一會辦、急事速會辦和無事零會辦的“三會辦”制度,主要領導親自介入、親自組織、親自會辦,不斷強化對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解決處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