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累計推廣10.9億畝,年種植面積占全國水稻三成
超級稻走上綠色高產高效發展之路
今年是農業部啟動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20周年。記者從11月15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超級稻20周年座談會上獲悉,截至2015年底,全國累計種植超級稻10.9億畝,合計增收稻谷600億公斤,年種植面積由2005年的3837萬畝擴大到了2015年的1.31億畝,所占水稻種植比重由8.7%提高到了30%。
會議認為,我國超級稻發展20年來,對促進水稻和糧食生產作用巨大,對推進科技興糧和農民增收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育種創新不斷突破,20年來,農業部共確認超級稻品種156個,既包括秈稻,也包含粳稻,既包括常規稻,也包括雜交稻;我國主要稻區因地制宜地集成了17套超級稻區域化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模式不斷完善。示范推廣扎實有效,全國超級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最近10年翻了將近兩番,實現了大跨越、大發展,超級稻增產作用不斷顯現;高產典型不斷涌現,引領作用不斷加強,通過百畝核心方、千畝示范片、萬畝輻射區的示范和帶動,超級稻增產潛力得到了充分發揮;2013年實現了連續兩年在多點上實現了畝產超過900公斤,標志著超級稻第三期產量目標基本實現;2014年,出現了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百畝方,再創新紀錄。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效益不斷提升,自2009年農業部啟動超級稻“雙增一百”工作以來,超級稻畝均增產66.3公斤,帶動了全國水稻單產水平的提高,扣除種子、增加肥料農藥等農資成本的投入,畝均增收近150元。超級稻品質不斷改善,近年來確認的超級稻品種,米質顯著改善。
據介紹,今后的超級稻研究推廣工作,將重點突出“五更加”“五促進”,即:更加注重均衡增產,促進口糧安全;更加注重效益提升,促進農民增收;更加注重品質優化,促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轉變方式,促進資源節約;更加注重綠色發展,促進環境友好。按照“一穩定兩突出三并重”的思路,即把超級稻面積穩定在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左右,突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持良種選育與良法推廣并重、高產優質與節本增效并重、高產攻關與平衡增產并重,推進超級稻研究推廣取得新發展。
本次座談會由農業部科教司主辦,來自全國17個水稻主產省(區、市)科教處、農技推廣站的負責同志,超級稻新品種選育協作組成員單位代表等70余人參加會議。當日,與會代表還觀摩了寧波市3個超級稻示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