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羅布泊腹地試驗建成的1500平方米綠化景觀,順利通過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竣工驗收。這一綠化項目向人們展示,被譽為“生命禁區”的羅布泊腹地,如今,不僅能長出成片的綠色植物,人們還在這里成功種出西瓜和南瓜。
羅布泊地區屬于極端干旱荒漠區,這里鹽殼厚度達80厘米,剝離鹽殼后的土壤依然十分貧瘠。
近年來,坐落在羅布泊腹地的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改善這里的生存環境,邀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沙漠工程勘察設計所的科研人員,在當地開展了《羅布泊鹽漬土鹽生資源植物引種研究項目》,并決定投資近40萬元,在企業辦公樓與食堂之間,建設1500平方米的綠色景觀帶。
然而,科研人員通過前期的實驗分析了解到,羅布泊腹地土壤含鹽量高達30%,比普通鹽堿地的含鹽量要高出10倍左右,要想在這里建成一片“綠蔭”,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
2015年春天,沙漠工程勘察設計所的科研人員從距離當地近400公里的哈密運來40車(每車25立方米)沙土,在挖出的土坑下面鋪了一層土工布,讓下面高鹽土壤和上面新換沙土完全隔離,然后在土工布上先墊爐渣、碎草,最后再把拉來的沙土全部填上。
有了能種植的土壤,當年5月,科研人員選出沙棗、爬山虎、沙冬青、紫花苜蓿、南瓜、西瓜等十余種耐鹽堿、耐干旱的植物和蔬菜,開始進行試種。
到了秋季,試種的沙棗、爬山虎、沙冬青、紫花苜蓿等植物,不但長得郁郁蔥蔥,試種的南瓜和西瓜也順利結果。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沙漠工程勘察設計所副研究員孫永強介紹,目前,這一綠化工程,不僅改善了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3000多名企業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改變了鉀鹽基地的局部氣候,還為國內極端環境的綠化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