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融安縣堅持以城鄉居民增收為核心,富有融安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的轉型升級,始終是該縣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融安是特色農產品金桔的主產區,2015年11月,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通過市級驗收以后,該縣科學規劃,強力推進,積極創建自治區級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產業示范促發展
2015年3月,融安縣啟動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示范區以浪溪河為軸心,連接了三馬、小欖、大將社區、逢村和大潭5個自然屯,共有274戶1084人,種植金桔3000畝。該示范區輻射涵蓋了板欖鎮、雅瑤鄉等鄉鎮,涉及79個行政村(社區)859個自然屯,輻射總人口達到201221人。
在示范區的引領和帶動下,示范區80%以上的農民參與金桔產業開發,該縣金桔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2015年和2016年,在示范區的新品種示范下,新發展的金桔全部是滑皮金桔和脆蜜金柑等新品種,高位換種面積也逐年上升。
截至目前,融安縣共有金桔12萬畝,產量達到10萬噸,年產值達到5億元。其中滑皮金桔面積達到5.5萬畝,預計產量達到2萬噸,產值達到2億元。金桔產業規模快速發展,推動了鮮果分級加工,金桔果酒、金桔果干、金桔果脯、金桔茶等金桔加工產品不斷開發出來。特別是滑皮金桔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該縣電商企業從2014年的8家發展到現在的380家,快遞企業從5家發展了今天的50多家快遞和物流企業進駐融安,并促進了鄉村生態旅游、風俗文化示范等發展。
標準提升強品牌
“我們要依托山水環繞、樹木蔥郁的生態環境,依托科學規范、標準先進的種植技術,種出優質、綠色的果,做大做強金桔品牌,讓融安金桔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11月7日,融安縣委書記陳宏在大將鎮三馬屯農業核心示范區調研時表示。
11月2日,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項目考核組對融安縣第八批國家金桔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進行了考核,考核結果為優秀等級,這一考核結果將更有利于“融安金桔”地理標志的保護和打造品牌特色農業產業。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按照柳州市地方標準《無公害產品 融安金桔生產技術規程》加強監管,實現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不斷提升融安金桔的品牌效應。
據悉,該核心示范區全面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推廣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2016年組織開展直升機和無人機實施萬畝金桔統防統治柑桔木虱專業化防治工作。工作人員還定期抽檢示范區金桔樣品,為示范區各專業合作社配備農殘快速檢測設備,加強金桔上市前抽檢密度,確保所有上市銷售的金桔全部檢測合格。通過幾年建設,融安縣依托“技術部門+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采取“七個加強”措施,示范區實現了融安金桔生產過程規范化、基地建設規模化、生產經營產業化、質量控制制度化、生產環境無害化、產品流通品牌化。示范區先后有5700多畝金桔通過綠色食品A級標準認證,融安金桔成為國家地標保護產品,2015年、2016年入圍中國果品公用品牌50強,示范區合作社注冊的金桔商標達到20多個,融安金桔已成為水果行業的一匹黑馬,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改革展新貌
“自開展核心示范區建設以來,我們屯里的路也好了,環境也美了,我的三個兒子和兒媳都留在了老家,農忙時他們就幫弄金桔,農閑時就到鎮里打工,現在我有4個孫子,有他們在身邊,生活很滿足。”大將鎮三馬屯的潘興漢開心地說。
據悉,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在三馬屯修建了560平方米的金桔文化展示中心。示范區將產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先后改造民房150間,其中三馬屯投入321萬元,高標準集中改造了50間民房;先后投入2360.86萬元,改善示范區道路、給排水、污水處理、小廣場、公共廁所、綠化、亮化和美化,增加了休閑旅游的設施,把生態優美的金桔園變成了公園,讓大將村民產業有收入,生活有盼頭,文化有歷史,精神有寄托。
“金桔馬上就要上市了,金桔采摘的時候,單我們合作社自己的人忙不過來,我們要去臨近的村請人過來摘,付給他們工錢。”據三馬屯三鑫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副書記潘興建介紹。據悉,2015年核心示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9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0%;拓展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27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10%。
產業示范促發展
2015年3月,融安縣啟動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示范區以浪溪河為軸心,連接了三馬、小欖、大將社區、逢村和大潭5個自然屯,共有274戶1084人,種植金桔3000畝。該示范區輻射涵蓋了板欖鎮、雅瑤鄉等鄉鎮,涉及79個行政村(社區)859個自然屯,輻射總人口達到201221人。
在示范區的引領和帶動下,示范區80%以上的農民參與金桔產業開發,該縣金桔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2015年和2016年,在示范區的新品種示范下,新發展的金桔全部是滑皮金桔和脆蜜金柑等新品種,高位換種面積也逐年上升。
截至目前,融安縣共有金桔12萬畝,產量達到10萬噸,年產值達到5億元。其中滑皮金桔面積達到5.5萬畝,預計產量達到2萬噸,產值達到2億元。金桔產業規模快速發展,推動了鮮果分級加工,金桔果酒、金桔果干、金桔果脯、金桔茶等金桔加工產品不斷開發出來。特別是滑皮金桔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該縣電商企業從2014年的8家發展到現在的380家,快遞企業從5家發展了今天的50多家快遞和物流企業進駐融安,并促進了鄉村生態旅游、風俗文化示范等發展。
標準提升強品牌
“我們要依托山水環繞、樹木蔥郁的生態環境,依托科學規范、標準先進的種植技術,種出優質、綠色的果,做大做強金桔品牌,讓融安金桔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11月7日,融安縣委書記陳宏在大將鎮三馬屯農業核心示范區調研時表示。
11月2日,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項目考核組對融安縣第八批國家金桔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進行了考核,考核結果為優秀等級,這一考核結果將更有利于“融安金桔”地理標志的保護和打造品牌特色農業產業。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按照柳州市地方標準《無公害產品 融安金桔生產技術規程》加強監管,實現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不斷提升融安金桔的品牌效應。
據悉,該核心示范區全面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推廣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2016年組織開展直升機和無人機實施萬畝金桔統防統治柑桔木虱專業化防治工作。工作人員還定期抽檢示范區金桔樣品,為示范區各專業合作社配備農殘快速檢測設備,加強金桔上市前抽檢密度,確保所有上市銷售的金桔全部檢測合格。通過幾年建設,融安縣依托“技術部門+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采取“七個加強”措施,示范區實現了融安金桔生產過程規范化、基地建設規模化、生產經營產業化、質量控制制度化、生產環境無害化、產品流通品牌化。示范區先后有5700多畝金桔通過綠色食品A級標準認證,融安金桔成為國家地標保護產品,2015年、2016年入圍中國果品公用品牌50強,示范區合作社注冊的金桔商標達到20多個,融安金桔已成為水果行業的一匹黑馬,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改革展新貌
“自開展核心示范區建設以來,我們屯里的路也好了,環境也美了,我的三個兒子和兒媳都留在了老家,農忙時他們就幫弄金桔,農閑時就到鎮里打工,現在我有4個孫子,有他們在身邊,生活很滿足。”大將鎮三馬屯的潘興漢開心地說。
據悉,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在三馬屯修建了560平方米的金桔文化展示中心。示范區將產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先后改造民房150間,其中三馬屯投入321萬元,高標準集中改造了50間民房;先后投入2360.86萬元,改善示范區道路、給排水、污水處理、小廣場、公共廁所、綠化、亮化和美化,增加了休閑旅游的設施,把生態優美的金桔園變成了公園,讓大將村民產業有收入,生活有盼頭,文化有歷史,精神有寄托。
“金桔馬上就要上市了,金桔采摘的時候,單我們合作社自己的人忙不過來,我們要去臨近的村請人過來摘,付給他們工錢。”據三馬屯三鑫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副書記潘興建介紹。據悉,2015年核心示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9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0%;拓展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27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