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每斤5角的價格,向南昌縣三江鎮汗塘村的菜農收購了5000斤苦瓜。“刨除農資、土地租金、人工成本,每斤大概能賺3毛錢。”現場結算完,汗塘村村民很滿意這個收購價格。
與汗塘村村民臉上的表情截然相反,當天江西省有名的蔬菜集散地——三江鎮蔬菜批發收購市場里,菜農滿臉愁容。在市場里,記者不時聽到菜農與經紀人之間的討價還價聲,批發收購價最低5分,最高2角。
同樣是苦瓜,同一個鎮,為何在同一時間會有相差懸殊的兩種收購價格?汗塘村種菜大戶李紹方告訴記者,他們享受的是保護價。
南昌市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何要以遠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收購汗塘村的苦瓜?公司又如何獲利?“電商+傳統技藝。”汗塘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龔昆告訴了記者答案。
汗塘村被列入南昌市“十三五”市級貧困村,村民以種植蔬菜為主業。“三江鎮是南昌市的蔬菜之鄉。但由于種的都是時令蔬菜,一旦某種蔬菜大量上市,供大于求,就容易發生菜賤傷農現象。”本身就帶著扶貧任務下基層鍛煉的龔昆一直在尋求破解這一現象的良方。“三江不僅是蔬菜之鄉,同時還是腌菜之鄉,三江腌菜遠近聞名。如果在蔬菜價格低谷期把新鮮蔬菜做成腌菜,再放到網上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讓龔昆找到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竅門。
農民做電商,不懂如何操作;在網上賣腌菜,不創出統一品牌,各自為戰,難以打開銷路。面對這兩個現實難題,龔昆決定引入第三方來進行操作。一方面爭取縣郵政分公司支持,在村里設立了全縣第二個“村郵樂購·農村e郵”電商扶貧服務站;另一方面與南昌市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村里的“村郵樂購·農村e郵”電商扶貧服務站交由該公司運營,公司負責在市場低谷時期以保護價收購村民所種蔬菜,再以傳統技藝制成腌菜后冠上“秀挹三江”品牌,統一在郵政網上進行銷售。依托郵樂網和“老俵情”“鄉村尋味”兩個微信商城,“秀挹三江”品牌系列腌制品、干貨上線半個月,就達成交易700多筆,交易額接近10萬元。
網上一炮打響,公司底氣更足了。“我們公司承擔著兩個責任,一是社會責任,即防止菜賤傷農,為菜農種菜上保險;二是歷史文化傳承責任,即在規模化工業沖擊下,傳承好各種農業傳統技藝。” 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袁祥云告訴記者,公司農產品利潤率大概控制在25%左右,“能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又承擔起兩大責任,很有意義。”
萬鐵兵是秀挹三江公司的技術總監,祖傳三代制作腌菜。每天,他都在公司的“實驗室”里搗鼓各種鹵水,研發腌菜新品種。最近,他研發出了空心菜腌制技藝,這在腌菜領域還屬首創。萬鐵兵說:“我是土生土長的三江人,深知菜農的不易。只要我能研發出更多的腌菜品種,就能讓公司的保護價政策覆蓋更多的蔬菜品種,惠及更多菜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秀挹三江”品牌在網上逐步打響,汗塘村村民獨享的“特殊政策”也將成為三江鎮菜農的“普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