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以來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肉類生產國。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日前對外介紹,雖然肉的生產量大,但是其中肉制品的生產量依然偏低,這也要求肉制品企業通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進行補充和提升。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454萬噸,比上年下降1%,其中豬肉產量5487萬噸,下降3.3%。禽蛋產量2999萬噸,比上年增長3.6%;牛奶產量3755萬噸,增長0.8%。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肉制品的產量為1500萬噸,占到全國肉類生產總額的比重為17%,而發達國家的這一占比達到了30%-50%。其中,牛羊肉制品占到全部肉制品的比重僅為8.3%,而在發達國家牛羊肉通常能夠占到肉制品全部生產量的26.4%。
肉制品的比例低是國內肉類生產的一大短板,這也為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思路,即提升肉制品等利潤更高產品的比重。此外,由于國內人均肉類消費水平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這也要求肉類加工企業繼續拓寬市場,增加產能。
農業部預測,2020年國內肉類食品的消費量是1億噸,但是根據目前國內產能,2020年國內整體生產量僅為9000萬噸,因此還會出現1000萬噸的缺口。李水龍指出,“走出去”是企業拓展產能和提升技術能力的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