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昭平縣富羅鎮富強村單竹小組高山上的百畝中草藥種植園里,牛大力掛起了一串串豆莢,鴉膽子結出了一簇簇果實,營養杯里的辣木綠意蔥蘢。
今年,該縣借助山區氣候條件適宜中草藥生長的優勢,把中草藥種植列為全縣“十三五”貧困戶脫貧攻堅支柱特色產業扶貧項目之一,貧困農戶種植3畝以上規模的中草藥,每畝可獲補助800元,以中草藥種植產業促進貧困山區農戶可持續增收。
單竹小組很多農戶居住在海拔900米的山上,全小組有12戶村民,上山回家要走4公里的泥路,偏僻的地理環境制約了經濟發展。但山上的野生中草藥資源豐富,有黃花倒水蓮、金線蓮等。為此,單竹小組的農戶因勢利導,借助縣里的特色產業扶貧政策,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人工種植牛大力、橘紅、辣木、何首烏等中草藥。富羅鎮富強村村民李旭輝向筆者算了一筆賬:“這個牛大力我們合作社已經種有500多畝,按照每畝30000多元計算,四五年有收入后,就有幾十萬到一百萬元。”
為了讓農戶種植的中草藥有收入,該縣引導擁有生物技術實驗中心和中藥飲片加工廠的華泰藥業有限公司參與扶貧,讓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提供特色種苗和技術服務,回收種植產品,使種植農戶不吃虧。
目前,該縣中草藥人工種植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據統計,全縣鐵皮石斛人工種植面積達30畝,辣木50畝,草珊瑚100畝,黃花參700畝,白芨20畝,鉤藤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