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德配備節水灌溉設施的面積有2萬余畝,應用面積很廣,可以說有鋼架種植大棚的地方大都能看見噴、滴灌器具使用。”11月1日,在對節水灌溉設施的檢查中,建德市農機管理站站長施成祥這樣告訴記者。據他透露,2015年建德市新增高效節水灌溉農田2600余畝,而今年則將有望再增加2000畝。
建德地處浙西山區,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地帶。節水灌溉技術,十分適宜在地勢不平、田塊狹小、灌溉困難的山區旱地或農田使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建德開始在大棚草莓應用微滴灌技術,至2004年后,大面積應用于草莓、蔬菜、西瓜、茶葉、中藥材、柑橘、花卉苗木等各種植產業,應用面積在杭州市乃至全省屬于領先水平。
“滴灌是將水從上往下滲透,漫灌則是把水由下往上漲滿。傳統的漫灌方式,不僅浪費水,而且易使土壤養分流失,草莓苗還易爛根。”建德市種植草莓大戶童新民說。
在航頭草莓精品園,童新民向記者介紹,從2008年起,園內已開始應用節水灌溉技術。2014年經過提升改造,把原先單獨的滴灌系統全部聯網,省去了80%的人工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
依托山地噴、滴灌設施,乾潭鎮羅村茶葉專業合作社走上了一條高產低耗的茶葉種植之路。
社長涂桂燕分享了她的喜悅,她說90畝應用噴、滴灌技術的茶園能抵300畝茶園的產值,因為一般茶園新茶三年投產,而合作社的茶園兩年即可投產。此外,投產后的每批茶葉采摘的間隔時間都能縮短近10天,這樣又能比一般茶園多采摘2個批次,產值自然上去了。
“即使遇到干旱的年份,茶園內茶苗存活率依然可以高達98%以上。這些都得益于節水灌溉設施省水保肥的功效。”涂桂燕補充道。
“五水共治”以來,蓮花鎮有不少畜禽養殖戶都開始轉型升級,種植起了鐵皮石斛,許建茹就是其中之一。她帶頭成立的九仙鐵皮石斛專業合作社安裝了連棟大棚和網絡設備,引入智能化操作,解決了灌溉等難題,提升了鐵皮石斛品質,畝產值達20多萬元。
“在連棟大棚內種植鐵皮石斛采用霧化微噴設施,可以讓栽培石斛的基質循序漸進地吸收水分,這樣石斛長勢才夠好。”許建茹說。
建德市農機管理站站長施成祥介紹,節水灌溉技術一般利用微型蓄水池把山區的細小水源蓄積起來,依靠自然地形高差形成水壓,用塑料輸水管把水輸送到田間,采用出水均勻性良好的內鑲式滴灌管,把水均勻精確地輸送到植株根部,具有灌溉施肥抗旱節水和有利作物根系生長等多重功能,也可以用水泵把水均勻輸送到農作物的根部。該項技術不用肩挑手澆,投資省,使用方便,節水效果好,水利用率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