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攀枝花高效節水灌溉實錄

   日期:2016-10-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1    評論:0    

10月21日,攀枝花市米易縣埡口鎮安全村130余公頃稻菜輪作標準化生產基地里,該村2組村民高兵攜家帶口,開廂、鋪地膜、安水管,種植蔬菜。“以前是大水漫灌,現在是微噴滴灌,番茄年產量從1000公斤增至1500公斤。”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攀枝花的旱季,降雨量只占全年的10%至14%,而同期蒸發量是降水量的5至6倍。再加上地高水低,難以利用,灌溉不足嚴重制約了該市農業發展。

  2011年至2012年,全省僅有的3個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全部落戶攀枝花;2015年至2016年,該市又分別在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實施了3個農水綜合示范區建設,并于近日通過省上驗收。

  灌溉系統自己設計、灌溉設施自己建設、灌溉設備自己管理……攀枝花在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走出了一條高效節水之路:截至9月底,該市共完成高效節水灌溉投資57729萬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3萬余公頃。

  競爭立項按需設計灌溉系統

  2011年至2013年,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共投入3.7億元專項資金,在攀枝花市3個區縣、24個鄉鎮、86個村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面積達1.25萬余公頃。

  通過競爭立項,米易縣埡口鎮安全村稻菜輪作標準化生產基地項目,成為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基地種植了茄子、番茄、辣椒、生姜等10多種蔬菜,灌溉用水時間、灌水量、肥料品種和農戶自身的管理水平都不同。因此,很難通過建統一的灌溉系統滿足需求。后來,經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決定,由村民各自設計灌溉系統,政府按照600元/畝給予補助,并提供技術指導。”安全村村主任文忠平說,一個月后,所有灌溉系統完成設計、施工。

  高兵說,他家在基地有1畝地,灌溉系統設計很簡單,每廂地牽兩根毛管就行了。他前年花400元買了2000米毛管,花1000多元添置了水泵、開關等,去年開始使用。“基地以前全是漫灌,通過水渠從14公里外的安寧河引水,再在田坎上開口放水,不僅造成巨大浪費,而且土壤長期浸泡容易形成板結、滋生病菌,影響作物生長。”文忠平說。

  如今,基地的灌溉系統變了模樣。10月21日,記者看到,基地田坎旁邊,有一個寬、深均為40厘米左右的水渠,有水泥填補的痕跡。文忠平說,安裝水管后就把口子封住了,村民用水直接將主管一頭接通毛管,另一頭接通水渠,用開關控制水流,省時、省工、省錢。

  安全村競爭立項的做法,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現在,攀枝花市級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資金,用于這一模式的推廣實施,將水源有保證、自籌資金能力強的村組優先納入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名錄。

  高效節水受益村民投工投勞

  “近年來,農業用水約占全市用水總量的60%,部分地區高達90%,農業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很大。”攀枝花市水務局高效節水辦公室主任呼正明說,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是該市一直遵循的節水路徑。擔心部分村民到市面上買一些劣質設施,管材和設備由區縣采購中心統一招標。

  技術含量不高的土建部分,通常由項目村組織實施。受益村民投工投勞開挖、回填管溝等。“各個村民的家庭情況不同,為避免個別農戶不出力、不出錢,推行了預交保證金制度。”呼正明說。

  這個做法,是米易縣草場鄉龍華村率先探索出來的。“村里種植了16萬多株枇杷樹,位置比較集中,需水量大。”草場鄉黨委副書記付洪昌說,以前挖溝漫灌,白天要守著放水,控制水流量。“枇杷大多種在半山坡,地勢不平,漫灌水流在地表一沖就過了,效果很不理想。”

  村里決定在高處修建幾座水池,再安裝毛管,引水到枇杷根部精準滴灌,這個想法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同意。“但都是嘴上答應,讓動手就沒幾個人愿意干了。”付洪昌說。

  村民大會決定,先根據每家種植枇杷的數量,按照60元/株收取保證金。誰家出力,就返還保證金;誰家不出力,就把其所交保證金按80元/天的工時費發給出力的村民。不交保證金的,就不給他家安裝毛管。“交了保證金后,大家建設的積極性非常高。”付洪昌說,不到3個月,就建成了幾座水池和安裝好毛管,水務、農牧等部門全程派技術人員指導,全村90%的保證金得到返還。另外,政府還按照水池3萬元/座的標準發放了補貼。

  有償用水增強村民節水意識

  龍華村的灌溉設備建好了,誰來管理卻成了問題。“如果都是自顧自,有些農戶家里只有留守老人和小孩,一來不懂維修技術,二來經常往山上跑也吃不消。”付洪昌說。

  為此大家商量后決定,競爭上崗!從村民中選一位管理員專門負責水池和主管(連接水渠和水池之間的管道)等設備的運營、維護和管理,工資由用水者按枇杷株數承擔。

  鄉上相關部門經過測算,將管理員競爭上崗的管理費用上限價格確定為1元/株,村民自愿“競標”。

  2015年5月,經過多輪競爭,村民趙平清以0.8元/株的價格取得了龍華村7組高效節水灌溉設備1年的管理權。“組里共16000多株枇杷,我去年得到1萬多元報酬。”趙平清說,他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三,都要到山上“轉悠”。哪家需要水,他就上來開閥,灌完了再關閥。“10月至次年3月是用水旺季,除了開關閥門,還要注意防洪防災,維修費也得自己掏。還是蠻辛苦。”

  從今年開始,7組將枇杷種植區劃成3個片區,選出3位管理員,以減少工作量。而管理員的工資則按照“競價”,漲到了1元/株。

  為了讓村民們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攀枝花在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推行有償用水制度。“比如龍華村的水是從水庫引來的,溝渠加固、維護、清淤等,每年要投入幾萬元成本,應該由用水者承擔。”呼正明說。

  對此,仁和區平地鎮“按需收費”的做法提供了思路。10月21日,記者在平地鎮平地村2組葡萄基地看到,幾乎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藍色水箱,箱內安裝了4至10個水表,主管從水表穿過,一頭連著水渠,另一頭連著田地,水箱內外各有一個開關。

  平地鎮水管站站長起世祥說,這些水表是村民自己出錢安裝的,按照1.6元/立方米收取水費,用以補償水損耗、電費、機械維修、管理人員工資等費用。水費標準是村里開聽證會確定的,用多少交多少。“誰不交費,就停他的水。”

  呼正明說,目前全市正在推廣這種做法。

  記者手記

  推行高效節水灌溉關鍵要讓村民轉觀念

  高效節水灌溉,是結合攀枝花市市情、旱情、水情的必然選擇。

  面對各地區不同情況,政府沒有“一刀切”地統一請施工隊、買設備、指派管理人員,而是將權力下放給村民,這是從實際出發、尊重民意的科學工作方法。

  采訪中呼正明也坦承,當前攀枝花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還存在一些難題,比如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小,對農業的支撐力不夠;灌溉多為人工控制系統,智能化程度不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低,管理難度大等。

  但綜合來看,目前,攀枝花高效節水灌溉最大的“攔路虎”還是村民們思想觀念守舊的問題。

  一些村民看不到高效節水灌溉帶來的長遠利益,為了省錢,在市場上購買劣質水管、水泵、灌水器等設備,影響了灌溉效果;一些村民對微噴、滴灌等技術不信任,不愿意嘗試新的灌溉方法。更有甚者,為了不交水費,還故意破壞已經安裝的灌溉設施、設備。

  這些現象表明,相關部門在宣傳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還不是特別到位。在工作中,相關部門除了加強技術指導外,還應該把什么是高效節水灌溉、有什么好處等一一說清楚、講明白,要用真實的例子以理服人。

  推行高效節水灌溉,關鍵是村民要轉變觀念。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