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關注國產大豆振興:重品質 迎曙光

   日期:2016-10-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2    評論:0    

大豆作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農產品,其產業發展一直備受關注。在經歷了十幾年的艱苦掙扎后,何日再見“滿地的大豆高粱”已成為不少人的期待。

  “現在是國產大豆最好的時候,也是國產大豆艱難抉擇的時刻。”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大豆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黑龍江農科院終身研究員劉忠堂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國產大豆產業是否能迎來振興曙光?

  品質優勢漸顯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重要轉變,健康、營養的國產大豆油越來越得到市場青睞。

  國產大豆產業界已敏銳感受到這種變化。作為國內最大的國產大豆加工企業,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最近的動作頗為引人關注。

  過去幾年,受行業不景氣影響,九三集團生產的國產大豆油一直囿于東北市場。今年以來,九三集團調整市場布局,計劃把國產大豆油推向全國市場。九三集團如此雄心勃發是有原因的,縱觀國內國際的種種跡象,國產大豆產業的“春天”來了。

  目前國內外形勢有利于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發展。從國際來看,俄羅斯禁止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美國國會通過一項對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進行強制標識的法案;四大國際糧商之一的邦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加工商,現在也開始擴大非轉基因大豆產品的生產規模。從國內來看,國家先后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擴大國產大豆種植面積。

  國產大豆的價格優勢和競爭優勢逐漸顯現。目前進口轉基因大豆和國產大豆兩個市場、兩種價格的趨勢已經形成,國內市場上國產非轉基因豆油價格比轉基因豆油價格高出30%以上。“國產大豆價值的提升,彌補了原材料價格高昂的短板,這有利于國產大豆產業逐漸扭轉不利的局面,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理博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消費觀念轉變的影響,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出現恢復性增長。目前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1億畝,大豆產量由1000萬噸恢復到1200萬噸。今年黑龍江地區受天氣干旱影響,大豆將有所減產,但全國大豆總產量預計仍將達到1200萬噸,可滿足國內食用大豆需求。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說,國產大豆有著5000多年的食用歷史,其影響力的提高是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選擇。但是,國產大豆要想獲得重生,必須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油脂專用大豆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產量和品質。

  全產業鏈提效益

  黑龍江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唐啟軍認為,未來大豆產業的競爭,不是市場與品牌的競爭,而是全產業鏈條的競爭。要打造大豆精深加工產業鏈,合理控制壓榨產能,加快大豆加工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增強高端有效供給,塑造“非轉基因品牌”,提升國內大豆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對抗國際糧商的沖擊。

  大豆是高度國際化的農產品,國內外市場聯動性強,在國產大豆價格大幅波動過程中,四大國際糧商ABCD挾資金優勢和避險經驗進軍我國大豆市場,大量兼并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從而影響了我國的糧油價格體系。四大糧商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有利于企業統籌控制各個環節,減少糧食交易的中間環節,實現規模效益,這也是它們在國際市場取勝的關鍵。

  大豆加工企業是產業鏈的樞紐,是實現國產大豆振興的關鍵。近年來,國產大豆價格高于進口大豆,原料價格與產成品價格逆勢而行,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普遍經營維艱,產業鏈處于斷裂狀態。現在隨著國產大豆和豆油價格優勢逐步顯現,國產大豆價格與產成品價格順勢而行,一些大型國產大豆加工企業順勢而為構建大豆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

  據了解,九三集團利用黑龍江地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優勢,已經構建起完整的大豆產業鏈,在全國建立300萬畝大豆生產基地,建立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另外,對于市場收購的大豆,建立一套嚴格的質量檢測體系,對農戶的種植體系進行全程評估,保證收購大豆原料的純凈性。

  與九三集團一樣,從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加工的山東禹王集團也在著手構建大豆全產業鏈。禹王集團副總經理于愛琴告訴記者,公司直接參與種植的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

  但是很多小企業沒有能力構建全產業鏈,沒有能力建立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沒有保障產品品質的能力,經營仍然十分艱難。黑龍江尚志市大地糧油公司是一家采用物理壓榨工藝加工非轉基因大豆油的企業,去年開工率達到40%左右。公司董事長李方杰告訴記者,公司沒有考慮建立大豆產業鏈,主要從市場采購大豆,今年經營比較困難。

  齊心協力促創新

  國產大豆產業要實現振興,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

  過去十幾年,國產大豆經歷了各種起起落落,積累了太多的問題和矛盾。劉忠堂說,現在國產大豆的種植、加工、貿易、市場均出現了嚴峻的挑戰,存在“八難一散”。所謂“八難”,就是在種植上存在“種豆難、賣豆難”,農民種豆沒有方向,銷路不確定,比較效益低;在加工上存在“買豆難、加工難”,原料難滿足,價格無標準,質量難規范;在合作上存在“包容難、誠信難”,同床異夢,沒有長久打算;在信息上存在“掌握難、對接難”,市場不掌握,科技不清楚,沒有對接點。“一散”,就是一家一戶種植,一家一戶收購;一企一業加工,一個渠道銷售;各自為戰,一盤散沙。

  唐啟軍認為,要解決國產大豆產業十幾年來累積下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需要用足夠的耐心、耐力去解決,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農民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國產大豆產業的發展。

  專家提議,要提供更多優惠政策扶持大豆產業發展。建立國家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防止基因漂移破壞國產大豆的原料優勢;大力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增加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各級政府要為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搭建平臺,幫助企業發展“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產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推廣訂單農業,這樣有利于保護農民和企業的利益。

  要完善大豆補貼政策。大豆補貼政策對產業振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黑龍江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資金標準看,2015年大豆補貼標準較往年翻了一番,大幅彌補了大豆價格下跌對農戶的沖擊。很多專家認為,現在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資金發放時間滯后,不利于農民做種植安排,應該把每年補貼資金發放時間提前到次年春耕之前。

  要繼續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農業保險政策,培養農民的期貨意識和保險意識。大豆種植潛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對農民影響很大。隨著農民風險管控意識的逐漸增強,利用期貨市場和農業保險規避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將成為農民保護種植收益的重要選擇。大型大豆加工企業要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市場風險帶動大豆產業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種豆積極性。

  要提高大豆進口標準,有效控制大豆進口節奏和時限。劉登高認為,目前國產大豆產業的問題主要是在國際貿易條件下的產業安全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實施貿易救濟措施來保護國產大豆產業,運用WTO賦予進口國的“兩反一補”權利對國產大豆產業進行保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