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我國首次實現人工養殖達氏鱘仿生態自然繁育

   日期:2016-10-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0    評論:0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日前通過人工調控,成功使得人工養殖的國家一級保護水生動物達氏鱘在沒有外源激素誘導的情況下自由交配產卵,并獲得了自然繁育的后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人工養殖達氏鱘仿生態自然繁育,不僅是達氏鱘物種保護技術的突破,還對其他珍稀瀕危魚類保護提供了重要借鑒。

  達氏鱘為國家一級保護魚類,是長江中上游特有珍稀定居性鱘魚。近年來,受水工建設、濫捕濫撈等人類活動影響,達氏鱘棲息地質量不斷惡化,自然資源顯著衰退,在2000年以后喪失了自然繁衍能力。

  為了挽救這一珍稀魚類,我國對達氏鱘采取了人工繁育保種等保護措施。然而科學研究表明,傳統養殖環境的單一性和人工選擇很容易導致圈養動物產生行為上、生理上、生態適應性等方面生物學特性的改變或自然繁殖等生物功能的喪失。一些魚類的自然繁殖需求因為機理復雜,被譽為“難解謎題”。

  如何通過養殖環境改善,如何減少繁育中的人工選擇干預,從而保障瀕危水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不喪失,確保其生物功能不衰退是近年來瀕危物種保護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對此,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以全人工養殖環境下的達氏鱘子一代后備親魚為對象,通過后備親鱘性腺發育環境誘導促熟、環境豐容誘導性腺成熟、人工產卵環境營造(如動態水流刺激、卵石河床質營造和水溫調控等)一系列措施,長時間探索后最終實現了人工養殖達氏鱘在仿生態環境中的自然交配產卵。

  據課題組技術負責人杜浩介紹,在人工模擬的產卵場,參與實驗的4尾雌鱘和6尾雄鱘自由感受多樣性的水流環境、類似自然的河床質環境10余天,最終1尾雌魚順利產卵約3.2萬粒,至少1尾雄魚參與受精,受精率約48%,出苗率約3%,5000粒卵中最終獲得健康成活幼苗22尾。

  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說,本實驗的實驗魚來源于全人工環境養殖,并且沒有使用任何外源激素,是仿生態繁殖技術的重大突破。實驗首次實現了全人工養殖達氏鱘在人工模擬環境中自由交配選擇并自發產卵受精,表明合適的調控環境能夠成功誘導達氏鱘啟動自身生殖內分泌系統,實現繁殖過程中的自由選擇和交配,解決了達氏鱘保護性養殖對策中自然交配選擇過程的重要一環,對達氏鱘人工群體建設和資源養護有重要意義。

  此外,危起偉表示,除了為實現達氏鱘的自然種群重建帶來希望,本實驗成功案例為豐富和發展圈養珍稀瀕危水生動物的保護養殖對策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