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安倉是分路口鎮殷家畈村在冊貧困戶,一家5口人,僅有7畝耕地,家庭人口眾多,自己和老伴又常年患有慢性病,加之兒媳身有殘疾,全家生活收入僅靠兒子一人務農所得,生活極其困難。殷家畈村村民翁向陽今年29歲,經營著一家鑫農合作社,和同村44歲的周仁健,都是村出了名的黨員“能人”。周仁健在村里辦了一個天然家庭農場,還建設了一個“絲瓜絡”基地。一般來說,絲瓜只能充當菜肴,而絲瓜絡過去只能用于刷鍋洗碗,因為它價格低廉,人們從來沒有注意到,這種便宜貨里還潛藏著巨大的商機。絲瓜絡經過加工制作,可以制成有機布鞋、拖鞋、兒童枕芯、浴具等100多種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是優質天然的居家材料。周仁健看中了絲瓜絡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村里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起了大面積的絲瓜,每年每畝的收益可達到6000余元。致富不忘家鄉人,今年結合村里精準扶貧工作,周仁健為了幫助殷安倉一家度過生活難關,與他簽訂了“幫扶協議”,幫扶殷安倉在他的天然家庭農場和絲瓜絡基地做長工,一年給其2萬元的工資收入。像殷安倉這樣的貧困戶家庭在其基地務工的長短工有好幾個。
鑫農合作社和天然家庭農場還在該村流轉了土地約4000畝。土地流轉后,村民既可獲得租金,又可通過參與務工獲得報酬。今年以來,兩家單位把發展特色農業和幫扶貧困戶結合起來,共種植約30畝藥用澤蘭、50畝生態茭白、70畝生態芡實、120畝皂刺和200畝絲瓜絡,幫扶貧困戶不下十戶。一方面在用工方面優先使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另一方面還為村里有種植意愿的貧困戶免費提供種苗以及技術培訓和指導,以市場最高價格進行收購,用自己的行動,為當地貧困群眾織就了一條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