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播種面積減少和單產有所降低等因素疊加影響,2016年全國早稻略有減產。
國家統計局8月25日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早稻總產量3277.7萬噸(655.5億斤),比2015年減產91.1萬噸(18.2億斤),下降2.7%。
播種面積減少。2016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5619.8千公頃(8429.7萬畝),比2015年減少95.0千公頃(142.4萬畝),下降1.7%。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侯銳分析,一方面因為在早稻移栽階段,部分稻區出現了強降水和寡照天氣,造成部分地勢低洼稻田被淹,影響了早稻的移栽。
另一方面,由于種植早稻需要搶收搶種,且早稻加晚稻的收入與單季稻的收入相差不是很大,部分農戶選擇“水改旱”或改雙季稻為單季稻。
單產有所降低。2016年全國早稻單位面積產量5832.4公斤/公頃(388.8公斤/畝),比2015年減少62.4公斤/公頃(4.2公斤/畝),減少1.1%。
侯銳分析,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長期間農業氣象條件較差、病蟲害偏重。
一是早稻生長期間農業氣象條件較差。在早稻播種育秧期,華南地區遭遇低溫陰雨天氣,部分地區早稻播種推遲,導致早稻個體生長發育較弱,有效生長量不足,畝有效穗數不同程度減少;在拔節至抽穗期,湖南、江西等地遭遇持續強降雨,多雨寡照天氣不利于早稻曬田控蘗及孕穗,導致部分地區早稻成穗率和結實率下降、空殼率增加;在早稻生長后期,早稻主產區先后遭受了階段性連陰雨、強降水和臺風等天氣,部分地區災害同比較重。
二是病蟲害偏重。4月份以來,安徽、江西等稻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強降水頻繁,導致部分地區紋枯病流行和稻飛虱大量滋生,影響早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