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盲目擴張,集中精力做好硝酸磷肥主業,滿足市場不同需求,真正實現高效供給。”這是天脊集團向供給側結構改革發力的實際行動。天脊集團是原山西化肥廠。30年前國家投巨資建設,目的是多多生產化肥、全力支援農業生產。30年來,天脊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前行,專注精致生產硝酸磷肥,助力億萬農民增產致富奔小康。
“我們遇到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不是周期性調整。周期性問題是有規律的,結構性問題是要動結構的,如果不動結構、不調整轉型,是熬不過去的”天脊集團廣大干部職工面對“L”型經濟走勢,他們心里非常清楚,結構性的問題只有通過改革、通過創新才能實現調整,得以解決。當下,在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進程中,天脊集團冷靜思考、謀劃對策,以創新思維、改革之力,列出清單,科學應對。
1.測土配肥 示范推廣
硝酸磷肥是天脊集團主導產品,精致生產硝酸磷肥是天脊集團的主業。天脊硝酸磷肥裝置采用挪威海德魯技術,由硝酸分解磷礦生產而成,含有被科學家譽為“營養黃金”的硝酸稀土,可增強農作物抗病、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增加農作物品質,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農作物病害發生。它不是尿素,更不是復混肥,無可替代。
5月下旬,正是山東大蒜收獲季節。山東省蘭陵縣莊塢鎮、蘆柞鎮、磨山鎮三個農業鄉鎮大蒜種植區,在精細測土配方后,科學施用天脊硝酸磷鉀肥的215個大蒜示范田喜獲豐收,測產結果顯示:畝產均在3500斤以上,增產幅度10%左右。
天脊集團在每個品種推廣之前,都要先進行田間試驗。讓農民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效果,才能認可天脊硝酸磷系列肥。“一畝田用兩袋100斤的15-10-20天脊硝酸磷鉀肥做底肥。”這是天脊農化服務人員經土壤測土化驗分析,依據土壤特性及種植大蒜所需氮磷鉀含量,對蘭陵縣蘆柞鎮墩頭村村民張慶斌開出的“種植大蒜藥方”。“真沒想到一畝地能增產500斤。”張慶斌說。用天脊硝酸磷鉀肥作示范對比后他家的大蒜根長苗壯、葉茂且發黑發亮。“我這一畝地,今年比去年多賺3000多元。”蘭陵縣莊塢鎮田鸞墩村民張曉軍扳起手指頭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蒜薹賣4370元,大蒜按現在的價格可以賣9500元,總收入13870元,純收入12870元。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天脊集團依托獨特裝置優勢、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在做好硝酸磷肥生產的同時,派駐全國各地農化服務人員零距離開展測土配肥、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施肥。企業技術中心全體科研人員以硝酸磷肥為母料,科學配制、反復試驗,陸續開發出硝酸磷型29個系列化肥品種,助力農民種植。
農業現代化要求高效率耕作。天脊集團生產硝酸磷肥一直跟隨種植農業的變化而變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天脊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過頭來從市場終端供給向生產組織倒逼,加強生產領域的優質供給,進一步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真正實現有效供給。
有效供給前提是精致生產。精致生產就是要實現在生產過程中資源高效利用、產品優質精良、成本嚴格控制,同時環境友好綠色、安全覆蓋全員全過程。從煤制氨源頭到產出硝酸磷肥,一條龍生產裝置中有7000多個工藝指標參數。“每個指標絲毫不得偏離失真、每個參數必須保證準確無誤。”這是天脊集團圍繞“大系統、大生產、大平衡”確定的精致生產“硬規矩”。“使用天脊化肥,產量增加了,畝產達4000斤,品質也提高了,一年一畝地純收入近1萬元。”山東東營市棗農劉茂昌談起天脊硝酸磷肥,按捺不住豐收的喜悅。
從天脊調度指揮中心生產組織權威部門至各生產單位控制室、操作崗位,以“金字塔”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形式,形成了精準指揮、精準操作、精準巡檢、精準匯報的責任鏈條,既保證了生產裝置的安全穩運,又保證了產品質量的持續穩定,更加穩固了精致生產組織的根基。
2.創新營銷 深耕市場
“變化是獲得機遇的最佳途徑,以創新超越變化。面對市場變化的激烈競爭,一定要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活力,積極推動市場轉型,提升市場精準服務,確保硝酸磷肥市場占有。”天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強提出營銷創新的思路。
深耕才能根深,根深才能葉茂,根深才能果碩。天脊集團進一步完善銷售網絡,突出績效管理,加大市場稽查力度,取消10家連續3年未能完成銷售指標和2家有串貨亂價等違規行為的經銷商資格。根據市場情況,對市場布局進行整合,新建64家專賣店,加大化肥直銷力度,降低環節費用,實現銷量的提升。
天脊集團農化服務人員還常年奔波在宣傳、服務一線,主動與農民交朋友,積極為農民解困惑,全力幫農民提高產。他們撲下身子,腳踏實地,深入田間接地氣,走遍千家送溫暖,零距離溝通,心連心服務,面對面指導,有力開創營銷工作新局面。
天脊集團將農化服務作為銷售鏈條上的“頭號工程”,在引深農化服務上下功夫,以遍布全國的15個專家團隊為核心的農化服務體系為支撐,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耕種群體變化,與規模種植戶直接對接,進入種植環節,提供定制服務。有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換來全國農民朋友一片“點贊聲”。
家住河南省靈寶市焦村鎮的李大爺深有感觸地說:“天脊化肥東西好,而且能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問題癥結,幫俺們出主意、想辦法、找對策,用天脊化肥,就兩個字——放心。”原來是天脊農化服務人員專門針對他種植葡萄,設計并提供了一套完整施肥套餐方案。李大爺按照此方案精細施肥,收成滿滿。眼下他的葡萄園是一派葉片寬大、枝干健壯、果穗飽滿的豐收景象。
“化肥施得越多,收成就越好。”這是山西省平順縣苗莊鎮東安善村曹海交多年種田施肥的觀點。前段時間,參加天脊集團在村里開辦的“科學種田培訓課堂”后,他連連自責以前隨意施肥的錯誤作法:“瞎施肥,浪費化肥還收成低,總算找到近幾年種田產量低、收益少的原因了。”
截至目前,天脊集團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在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內蒙古、廣西等地組建了實力強大、知識全面、經驗豐富、敬業負責的區域農化服務團隊,建立完善了“天脊集團農化服務平臺”,全力為農民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
“走出去、請進來。”始終是天脊集團農化服務兩道關鍵環節。企業在派出大批農化服務人員進村到田精準服務的同時,還主動邀請農民朋友進廠參觀、接受培訓。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共組織農民參觀147次,培訓農民9595人,創歷史新高。
3.激發活力 打破大鍋飯
“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切中要害才能激活全盤,抓住關鍵方可綱舉目張。”天脊集團總經理暢學華說,改革一定要堅持抓重點與帶整體相結合、治標和治本相促進、重點突破和漸進推動相銜接,才能精準發力。
“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新的改革課題迫切天脊集團作出新的解答。這正是企業集中精力做好硝酸磷肥主業的前提條件。要激發活力,就要改革。天脊集團改革從收入分配機制“開刀”,圍繞降低成本、補齊短板做文章,把握節奏和力度,成本管理實行目標引導、過程預警,每月對基層單位公開亮相成本評價考核結果,獎在明處,罰到痛處,并將職工收入與成本考核緊捆。這一改革之舉,積極營造了“人人關注成本、人人重視成本、人人緊盯成本”的良好氛圍。從前幾天剛剛兌現的檢修獎金說起,職工拿獎金最少為100元,最多的在4000元以上。如此大的分配差距,在職工中間竟是風平浪靜,沒有牢騷聲和情緒聲,反而是一致的叫好聲和點贊聲。天脊集團這種打破大鍋飯、堵死大水漫灌、消滅平均主義的作法,正是嚴格執行“多勞多得、多貢獻多得、少消耗多得”分配基本原則兌現的結果。
“以工時計獎,你的工時多,得獎自然就多。”這種入情入理的改革分配,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16天檢修時間,優質高效地完成了1500項檢修項目,并實現高標準一次順利開車,這正得益于改革分配機制的推行和實施。連續幾個月,在企業媒體上公布基層單位每月成本考核獎懲情況,好的單位可獎勵10萬元以上,差的單位連續處罰并警示。
依靠創新創造效益。天脊集團立足硝酸磷肥主業實際,搭建創新平臺,建立創新機制,為科技人員松綁撐腰,增強產品創新意識、質量創新意識,力求產品從更好到最好的跨越。
做中國最好的化肥
沒有現成的經驗,把8國11項專利技術拼在“一起”,生產硝酸磷肥,這就是天脊人蘊藏的手藝。30年做一件事,30年做硝酸磷肥產品。這就是天脊集團為農業發展貢獻之處。源于硝酸磷肥產品在中國“稀缺”,源于硝酸磷肥在化肥領域的“獨特,不可復制”。
勇于擔當的天脊人,已做好長期奮斗的精神準備,未因包袱重而等待、未因困難多而不作為、未因有風險而躲避、未因有陣痛而不前。天脊人牢記使命,樹立必勝信念,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有決心、有信心把硝酸磷肥產品做成“中國最好的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