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出以來,安徽省就積極貫徹落實,扎實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就去年取得的成績來看還是不錯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對于農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途徑!
農業部與安徽省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安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推進方案和配套文件,啟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創建,探索品牌化運營的產品生態圈、聯合體組織的企業生態圈和復合式循環的區域產業生態圈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同時,制定了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和化肥農藥定點調查方案,為科學評價肥藥減量效果提供了基礎支撐。
調整農業結構,以主攻關鍵節點為突破。今年,全省壓縮肥藥用量高的玉米72.3萬畝、棉花48.8萬畝,發展生物固氮的豆類32.3萬畝,恢復發展綠肥210萬畝。圍繞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強化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進稻魚綜合種養60萬畝。上半年,全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600萬畝,病蟲害綠色防控4100萬畝次,統防統治率48%。沼渣、沼液及商品有機肥用量增幅超過10%。同時力推耕地地力和生物物理防治升級提效,率先出臺了《安徽省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范(試行)》,啟動生態高標準農田試點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面積452萬畝。推廣殺蟲燈、殺蟲板、性誘劑等防治面積1200萬畝。
聚焦主體,以物化技術服務為支撐。突出技物結合的全程化服務,以品牌為引領,推廣肥藥科學施用技術,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推進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服務結合,支持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培育病蟲害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等社會化服務組織2.5萬個。啟動“四服務、一平臺”建設,重點提供物化技術服務、品牌經營與質量安全服務、產權交易服務、融資保險服務,加強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農機農藝農信農資的結合。目前,全省包村聯戶農技員1.4萬人,通過開展點面結合的專業化、示范性服務,服務14萬個科技示范戶,推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各項舉措落地生根。
創新驅動,以“互聯網+”為引領。安徽以信息技術提升傳統農業,打造智慧土肥、智慧植保安徽版:
一是專家專業互聯互通。成立了省農業信息化技術體系,與糧食、園藝等產業技術體系融合,遴選崗位專家13名,內設4個研究室和12個綜合試驗站,從專家到智庫協同聯動。
二是數字數據互聯互通。完善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平臺建設。籌建安徽農業大數據中心,從單干到眾籌共建共享。
三是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推進4個大田作物、4個設施栽培農業物聯網示范區建設。在21個縣(市)開通微信、二維碼等信息服務;9個縣實現了手機APP一鍵訂肥,開啟肥料“私人訂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