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飼料廠家后期將逐步取消小麥替代

   日期:2016-08-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1    評論:0    

近期國內主產區新麥托市收購數量同比增幅明顯加大,收購價整體保持平穩。但國內玉米市場行情繼續向下調整,飼料廠家對未來小麥的替代作用和價格優勢興趣明顯下降;據了解,飼料廠家后期將逐步取消小麥替代。

  一、產區托市收購量同比增幅加大 新麥收購價整體保持平穩

  隨著國內主產區新麥收購工作的推進,小麥托市收購數量持續攀升,同比增幅加大。截至7月31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數量4811萬噸,同比減少77萬噸。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8月8日,河南地區小麥托市收購數量達965.8萬噸,小麥收購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7.8%,占全省收購總量的59.8%。當前國內主產區夏糧收購時間過半,流通市場合格糧源數量大幅減少,農民手中不合格糧源的銷售困難更加突出。隨著主產區流通市場糧源數量的明顯下降,局部區域糧源規模化采購難度較大;區域間新麥“有價無市”與“有市無價”格局并存。

  與此同時,區域間新麥品質雖參差不齊,但巨大的價差也為跨區域流通創造了條件。為解決入庫糧源數量少的困境,質優新麥區域部分收購主體通過跨區域采購質差小麥搭配以增加入庫糧源數量;而質差新麥區域部分收購主體則跨區域采購質優新麥。截至8月中旬,江蘇宿遷宿城地區新麥市場收購價2260元/噸;安徽淮北濉溪地區新麥市場收購價2260元/噸;山東聊城臨清地區新麥市場收購價2400元/噸;河南商丘虞城地區新麥市場收購價2300元/噸;河北衡水地區新麥市場收購價2390元/噸。

  二、國家臨儲麥庫存同比持續攀升

  近期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情況同比偏弱,導致其剩余庫存數量同比持續攀升。8月9日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投放糧源數量250.0849萬噸,實際成交數量0.2909萬噸,平均成交率0.12%,成交均價2448元/噸。相比之下,8月2日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投放糧源數量為249.9785萬噸,實際成交數量0.0442萬噸,平均成交率0.02%,成交均價2459元/噸。據統計,自2016年6月以來,截至8月中旬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數量2504.2199萬噸,實際成交數量9.8758萬噸,平均成交率0.39%;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累計投放數量1291.683萬噸,實際成交數量27.895萬噸,平均成交率2.16%。截至8月中旬,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為3808-3908萬噸,同比高1917-2017萬噸。

  三、產量下調及需求改觀提振 國際麥價延續反彈態勢

  美國農業部8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預計2016/17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為2.528億噸,上月的預測為2.537億噸,由于用量增幅超過供應,全球期末庫存數據下調90萬噸,不過仍是歷史最高紀錄;預計美國2016/17年度小麥年末庫存為11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11.05億蒲式耳;美國2016/17年度小麥產量預估為23.21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22.61億蒲式耳;美國2016/17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9.5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9.25億蒲式耳;歐盟2016/17年度小麥產量預估為1.475億噸,7月預估為1.565億噸;歐盟2016/17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2700萬噸,7月預估為3400萬噸;中國2016/17年度小麥進口預估為350萬噸,7月預估為350萬噸。

  據私營分析機構Informa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17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為7.31億噸;相比之下,上年為7.34億噸。截至8月12日,CBOT9月合約期價報收于422美分/蒲式耳,較8月5日的416.5美分/蒲式耳,上漲5.5美分/蒲式耳,漲幅1.32%;期間最高價427.5美分/蒲式耳,最低價406美分/蒲式耳。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進口谷物及谷物粉數量為130萬噸,1-7月份谷物及谷物粉進口總量為1433萬噸;去年同期累計為2044萬噸,同比減少29.9%。

  四、玉米政策性糧源成交持續低迷 飼用小麥替代優勢減弱

  美國農業部8月全球玉米供需報告顯示,全球2016/17年度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2.208億噸,7月預估為2.084億噸;美國2016/17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51.53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145.4億蒲式耳;美國2016/17年度玉米出口預估為21.75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20.5億蒲式耳;2016/17年度美國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24.09億蒲式耳,7月預估為20.81億蒲式耳;2016/17年度美國玉米農場價格預估區間下調25美分,為2.85-3.45美元/蒲式耳,中間值將比2015/16年度的價格區間3.55-3.65美元/蒲式耳,低45美分/蒲式耳;中國2016/17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2.18億噸,7月預估為2.18億噸;中國2016/17年度玉米進口預估為100萬噸,7月預估為100萬噸。

  為支持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報經國務院批準,中央財政撥付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3003860萬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662515萬元、遼寧省457788萬元、吉林省726306萬元、黑龍江省1157251萬元。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主要供應主體為政策糧及南方新季春玉米,國家臨儲玉米拍賣市場關注度進一步下降,國內臨儲超期玉米拍賣量穩定在800萬噸,但成交量走低、成交價局部略升,下游競拍熱情總體不高。農業部發布的2016年7月份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顯示,7月份國內生豬存欄率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2.4%;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3.2%。截至8月中旬,廣東港玉米庫存維持相對高位,質量整體偏差,貿易銷售壓力很大,遼吉輪換玉米價格1880-1900元/噸,偏差玉米1830-1850元/噸;錦州港(行情600190,買入)玉米港內自營報價1750-1760元/噸,按質論價,但有價無市,整體蕭條。國內玉米市場行情持續弱勢運行,意味著飼料廠家對未來小麥的替代作用和價格優勢興趣明顯下降;據了解,飼料廠家后期將逐步取消小麥替代。

  五、新麥成市場供給主體 下游需求改觀不宜太樂觀

  隨著國內新麥被大量加工使用,其已成為市場供給主體。當前糧食貿易商等市場主體雖對質優新麥后市行情走勢存看漲預期,但因受倉容不足、資金壓力以及質優糧源采購難度較大等諸多因素制約,其麥市貿易顯得有心無力,更多的是根據自身糧源掌握情況以及手中持有訂單情況有選擇的進行經營。受制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以鋼鐵、紡織等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停產停工較為明顯,這將一定程度上制約集團采購對面粉的需求力度,“旺季不旺”特征仍將較為明顯。后期在國內主產區流通市場質優糧源數量少以及下游需求階段性有所回暖等因素提振下,質優新麥市場行情將呈現偏強運行態勢,但不宜過于樂觀,麥價上漲空間關注階段性供給與需求博弈。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