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2日,由山東農藥學會、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藥信息中心主辦,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擎宇華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山東農藥信息交流會在山東泰安成功舉辦。本次交流會旨在把握行業脈搏,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促進行業創新,同時為行業內的生產、研發、經營企業搭建開放式的共享交流平臺。
此次會議內容豐富,參展企業眾多,交流會同期舉行2016華陽農藥論壇和擎宇化工(第十屆)農藥加工技術培訓班等活動,500多名業內人士在現場進行了“思享”的碰撞,受益頗多。
山東省農藥學會理事長李德軍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辭,他表示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新《環保法》《食品安全法》的深入實施以及新的《農藥管理條例》的頒布,必將對我國農藥行業提出更高要求。而隨著農業部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零增長政策的深入貫徹實施,也必將對我國農藥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農藥企業亟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破解行業難題,堅持以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為重點,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應用,為使我國從一個農藥大國向農藥強國的目標不斷努力。
山東是我國農業大省,初步統計山東全省每年的農藥使用量在12.5萬噸,如何引導農民正確使用和農藥市場的有序管理是農藥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對此,山東省農藥檢定所所長楊理健結合山東的農藥管理情況對較為突出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解答。第一就是百草枯水劑禁用的問題,從今年7月1日起,國內全面禁止百草枯水劑的銷售與使用,只保留母藥生產企業水劑出口境外使用登記和專供出口生產。該政策正式實施一個多月以來,山東市場已經不存在百草枯的非法售賣情況,相應的百草枯的替代品敵草快、草甘膦、草銨膦的銷量逐步上升。但是因為替代品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較高,且農民對百草枯產品的依賴性沒有完全消除,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在敵草快里添加百草枯或者直接將百草枯產品改換成敵草快的標簽進行售賣的情況,且較為嚴重。對此,山東省相關部門將于近期聯合行動,對山東農藥市場進行全面整治排查,堅決制止這一現象的發生,同時針對有些企業在草甘膦里添加工業廢硫酸的行為也要進行查處。第二個是小宗作物(特色作物)登記試驗的問題。目前,我國采用企業自行付費進行登記試驗,預計登記制劑類產品費用在50萬元,原藥登記費用在200多萬元,高昂的登記成本和在小宗作物上的緩慢收益造成企業不愿在小宗作物上進行登記的尷尬局面,甚至出現了部分小宗作物無藥可用的情況。對此,楊理健呼吁相關部門和企業要重視我國小宗作物在農業中的重要性,共同解決這一難題。今年山東省相關部門帶頭在韭菜這一作物上設立了專項,解決登記難題。第三個則是面對肥、藥使用量雙零增長政策,應提高農藥的有效利用率,減少單位面積的使用量,同時加快農藥低毒、低殘留產品的開發力度,共同實現零增長目標。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總農藝師季穎針對我國農藥登記管理現狀進行了介紹。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登記農藥產品34315個,涉及2232家企業(境外企業105家),661個有效成分。目前,我國農藥登記呈現良好態勢,首先是品種和產品數量極大豐富,滿足我國農業生產需要;其次是正式登記產品數量超過95%,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產品結構更加合理;最后是劑型不斷優化,水基型、顆粒狀環保劑型比例不斷提高。同時我國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產品不斷增加,更為符合綠色、環保、安全發展的國家政策。
近年來,我國農藥工業不斷發展進步,形成了包括科技研發、原藥生產和制劑加工、原材料及中間體配套得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國農藥工業依舊面臨著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特殊污染物缺乏有效處理手段等問題。在“十三五”到來之際,我國農藥行業應如何發展,又面對著何種機遇與挑戰?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李鐘華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全球的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而農藥行業和其他產業一樣,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同樣面臨著嚴峻挑戰,但是同時也孕育著巨大商機,抓住機遇轉型升級將是農藥人必須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