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雙桂鎮橘鄉荷海景區,市民在觀賞荷花。
這幾天,忠縣雙桂鎮正在舉辦第三屆荷花節,前來該鎮石橋村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但在5年前,當時這里剛起步的荷花產業卻差點“夭折”。為了留住這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產業,當地成立專業合作社,硬是救“活”了這朵花。
石橋村原村支書冉樹誠告訴記者,當地村民過去以種植柑橘、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原本沒有種植蓮藕的習慣。2011年,村里引進一家企業流轉100多畝土地發展蓮藕產業,誰知當年蓮藕市場價格低迷,加上該企業前期進行了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一時資金周轉不過來,竟倒閉了。眼看村里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產業就要“夭折”,村干部們十分著急。
經過多番考察,大家發現該公司當年虧損實屬個別現象,如果能夠持續規模發展,蓮藕產業應該前景不錯。于是,2012年,在當地政府引導下,冉樹誠等幾名村干部牽頭成立了忠縣誠主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柑橘和蓮藕產業,并鼓勵石橋、九龍兩個村的農戶以土地入股,每年能夠獲得不低于土地流轉收入的固定分紅,還能在家門口務工獲得收入。
就這樣,當地蓮藕產業開始壯大規模,入社農戶達351戶,總股數達2980股,擁有2550畝柑橘和2100畝蓮藕。由于合作社統一供種供肥,統一種植技術,加上形成了規模,很快便接到了訂單。從2012年起,合作社的蓮藕便開始給包括永輝超市在內的多家超市及蔬菜批發市場供貨,根本不愁銷路。
但到了2014年,當地蓮藕產業再遇發展瓶頸。冉樹誠介紹,由于采摘蓮藕要使用高壓水槍沖打泥漿,對土質造成影響。如果單一種植食用蓮藕,容易出現連作障礙,造成蓮藕品質下降。何不引種觀賞蓮,一來解決土地輪作問題,二來延長荷花產業鏈,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呢?
這樣,結合當地柑橘產業,以石橋村為核心,雙桂鎮打造了“橘鄉荷海”景區。2014年7月,這里的首屆荷花節開幕,當年有1萬余名游客前來賞蓮。2015年的第二屆荷花節,游客增加到7萬余人。而到了今年,開幕當天便有上千名游客前來賞花。
依靠土地入股分紅和在荷田務工收入,石橋村二社貧困戶冉崇才于去年年底成功脫貧。冉崇才一家五口,兒子患肝癌,媳婦殘疾,全靠20多歲的孫子在外務工養活一家。加入合作社后,冉崇才以5畝土地入股,每年可分紅2000余元,加上老兩口在合作社干點雜活,一個月收入一千元沒問題。
冉樹誠介紹,近年來,合作社引進了太空蓮、雪蓮6號、鄂蓮等數十個品種,在引種觀賞蓮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上,還將延伸荷花茶、蓮子等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