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城區出發,沿104國道駕車一路前行,在南京城郊的江寧區淳化街道新興社區,一片近300畝的藍莓園長勢喜人,游人如織。每年5月至7月間,是藍莓上市的季節,藍莓園的主人陳芳美帶著幸福忙碌著,收獲著成功和喜悅。
陳芳美把自己的藍莓種植合作社起名為“睿汐”,她爽朗地說:“這是我外孫女的名字,我把這片藍莓園用她的名字命名、注冊商標,就是把它當成我的親人一樣對待,一樣珍視。”
陳芳美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早年,她的丈夫做市政工程,積攢了豐厚的家底,她本可以過悠閑的生活,但出身農村的陳芳美有著一顆閑不下來的心,“原本想回鄉養老的,哪曉得被村里的干部說動心了,一頭扎進了農業開發里,自找苦吃。”陳芳美自嘲道。
2010年,陳芳美拿著丈夫給的500萬元本金,在一片近300畝的荒地上“開疆拓土”,“那時,第一感覺就是要種市場上稀缺的品種,藍莓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年來,藍莓這種花青素含量極高的水果確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但它的種植卻自有一番門道。 “第一批選擇的藍莓種的苗種成活率非常低,加上不知該如何剪枝、施肥,以失敗告終。”陳芳美惋惜地說:“是我親手把第一批藍莓毀掉的,我一定要選擇最好的藍莓種,種出不一樣的藍莓。”
陳芳美帶著種植問題參加專門的技術培訓班,專程到上海請教藍莓種植專家。她還請到了中國藍莓協會會長李亞東教授作為睿汐藍莓種植合作社的首席專家,“李教授指導我們,要引進美國藍莓密斯提品種,這種藍莓品種個大,口感甜糯,是難得的上乘之品。”
有了行業專家的點撥,陳芳美大著膽子放手一搏:“藍莓種植周期是五年,不投入不會有產出,我陸續投入自有資金,加上向銀行貸款接近2000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陳芳美的睿汐藍莓第一年上市,就以特殊的金牌口感“俘獲”了市場,取得了年經營性收入350萬元、凈利潤150萬元的經濟效益。
小試牛刀便大獲成功后,陳芳美的底氣更足了,“眼下最緊要的事情,就是把好東西推廣出去。”陳芳美深知,藍莓的自身特性決定了它的保質期短、運輸成本高,這些都給產品營銷出了難題。
陳芳美帶著剛剛采摘下來的藍莓直奔南京著名的物流批發市場——眾彩物流市場,“我直接找到水果批發商們,讓他們親自品嘗。”令陳芳美沒有想到的是,這種直接而樸實的營銷方式,居然打動了多個水果批發商,批發商們的點頭認可,讓陳芳美興奮不已。
陳芳美一方面借助于眾彩物流批發市場這樣的大戶,一方面聯系當地新聞媒體進行立體式宣傳,同時,陳芳美更加看重的是通過農業旅游進一步拓展藍莓的銷路,她與學校、旅行社等多個單位合作,舉辦“睿汐藍莓采摘節”,吸引游客邊采摘邊享受農趣,以游客帶動產品銷售,實現藍莓種植、生產、銷售的良性循環。
今年7月初,藍莓銷售的旺季還未結束,而陳芳美的睿汐藍莓已銷售一空,“好幾個眾彩的批發商還在追著跟我要貨,但今年真的沒貨了,明年早早把貨給他們備足吧!”陳芳美得意地說。
短短兩年時間,陳芳美的睿汐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被江蘇省廣電總臺推薦為江蘇優質綠色生態無公害種植示范基地,并獲得江寧區示范家庭農場的稱號。陳芳美說:“藍莓的衍生品也在不斷開發之中,包括藍莓酒、藍莓干、藍莓醬。”
作為新興社區本地人的陳芳美,創業不忘帶動周邊農戶創收致富。目前,睿汐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周邊社員50戶,入社社員年均增加收入2萬元以上,人均增收超20%。
睿汐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解決了當地80多名農村女勞動力就業,還輻射帶動100多戶農戶和季節性用工,增加周邊農戶收入1.5萬元,真正實現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站在300畝的藍莓園中,陳芳美還有更大的愿景:“未來,把這里都建成標準化大棚,藍莓的采摘期可以更長一些,我們的目標是建成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