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部已經組織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試驗示范,對象從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擴展到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應用面積已發展到7000多萬畝。據測算,我國適宜發展面積超過5億畝,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潛力巨大。”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謝建華近日在山東壽光舉行的全國水肥一體化示范推廣工作會上說。
據悉,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實現節水節肥、增產增效,也是應對近年來旱災頻發重發的迫切需要。今年4月,農業部辦公廳印發《推進水肥一體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水肥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謝建華說,目前水肥一體化設備設施已經從每畝約2500元大幅降低到每畝約800元,高效水溶肥從每噸2萬多元降低到1萬多元,開始從高端貴族技術向平民應用發展,從設施農業走向大田應用。
會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充分肯定了“政企聯合”對推動水肥一體化技術落地田間的重要意義。自2014年6月開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就聯合水溶肥生產企業金正大集團,在新疆、內蒙古、廣西、云南等10多個省區開展水溶肥的示范推廣工作。這是繼緩控釋肥產品之后,金正大再次納入到全國示范推廣計劃。
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吳勇在報告中指出,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金正大水溶肥料有四大顯著特點:一是普遍增產約5%-40%,糧食作物5%-10%,經濟作物8%-40%;二是省肥省水省工,每畝省肥(純養分)1-8公斤;三是節本增收,糧食作物畝30-340元,經濟作物畝500-1500元;四是濕度降低,病害發生少,用藥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