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新技術風潮吹入中國傳統糧倉

   日期:2014-10-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5    評論:0    
  沒有想象中層層疊疊、鼓鼓囊囊的麻袋,只有堆放整齊、約有兩層樓高的麥粒。這是中新社記者在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糧倉里見到的一幕。借助新技術,這座只有30多個職工的倉庫管理大批糧食“舉重若輕”。
 
  把包裝倉改為散裝,是傳統糧倉設施升級的關鍵一步。浙江省省級糧油儲備庫管理中心主任黃志軍說,以前儲糧都是用麻袋包裝,購買麻袋需增加開支自不必說,更令人心痛的是麻袋之間的空隙白白浪費,無形中減少了倉庫存放糧食的容量。此外,裝卸糧食也需要人工扛,費時費力。
 
  在此情況下,該直屬糧油儲備庫著手將包裝倉進行散裝化改造。目前,已有9座倉庫完成了這一改造。
 
  這一改變看似平常,效果卻不一般。該糧油儲備庫副主任金建德表示,改造之后倉容量從原來的1800噸提高到3650噸;糧食裝卸也更加方便快捷,“以前卸一船糧要30多個裝卸工,現在卸四五條船只需要6-7個人”,糧食調運和周轉效率有了更好保證。
 
  以散裝改造為基礎,更多先進技術有了用武之地。例如,把風道從地下挪到墻上,讓原本垂直流通的風改為橫向緩緩吹過糧食,能使糧食更好散熱,水分損失更小。糧堆密封后,打入高純度的氮氣替代殺蟲劑,使害蟲因缺氧而死,既不會使農藥殘留在糧食上,也不會污染環境。
 
  智能控制、信息化、物聯網等新技術風潮也吹進了傳統的糧倉。
 
  比如,在控制溫度和濕度上,以前該儲備庫檢測糧溫“像給人測體溫”,工作人員需要把溫度計逐一插入糧堆,幾分鐘后再逐一拔出來讀取、記錄數據,記錄完所有倉庫需要十幾個人干一天。而現在用基于“云技術”的無線糧情檢測系統,完成同樣的工作量只需一個小時。
 
  在中國,采用新技術改造老倉儲設施的糧油儲備庫日漸增多。據介紹,像浙江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這樣的倉庫在浙江省約占一半左右。
 
  據國家糧食局最新數據,目前中國所有倉房中78%裝備了機械通風系統,57%裝備了計算機糧情測控系統,倉儲物流作業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推廣應用“四合一”(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儲糧新技術的糧食倉容達到1.6億噸。
 
  技術改造在中國糧倉蔚然成風,源于官方對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視。
 
  中國糧食產量已連續十年增長,2014年夏糧豐收也已成定局。但人多耕地少,糧食供求關系始終處于脆弱的“緊平衡”這一現實并未因此而改變。減少糧食在儲備環節的損失,成為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必然要求。
 
  同時,隨著產量的連年增加,如何有效利用、保存好糧食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官方已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應用先進儲糧技術,推動儲糧設施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6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目前中國倉容總體緊張,部分地區嚴重不足,要加強倉儲設施建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司司長翟江臨透露,目前糧食系統正在研究部署今明兩年新建1000億斤倉容,新建倉容將積極采用綠色儲糧、智能控制、信息化和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提高中國糧食安全儲備能力和水平。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