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24日,CNCIC2016中國國際特種肥料會議周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特種肥料尤其是水溶肥、緩控釋肥將對化肥行業健康發展和2020年化肥零增長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色列ICL特種肥料、以色列HAIFA、智利SQM、美國Alltech、印度Geolife、比利時SOLVAY、意大利VALAGRO、以色列NETAFIM等國際農化企業,金正大、史丹利、山東農大肥業、山東茂施、河北萌幫、眾德集團等國內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分別就水溶肥、緩控釋肥、生物刺激素、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施的發展形勢、技術開發、產業轉化、推廣應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會上代表們對緩控釋肥在過去10年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進行了梳理。數據顯示,2006~2015年中國緩控釋肥產銷量約2100萬噸,累計推廣面積5.25億畝,累計實現節支增收約1100億元。10年來,緩控釋肥的應用減少肥料投入約500萬噸,相當于節約460萬噸標準煤、9.6億立方米天然氣、28億度電,大大節約了能源消耗。
代表們對滿足節水、節肥、節地等現代農業迫切需求的水溶肥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已經超過466.7萬公頃。“干旱的西北地區種植面積還有3000萬~4000萬畝,東北地區有2000萬~3000萬畝,華北地區小麥和玉米漫灌改噴灌有2億多畝的發展空間,西南地區存在季節性干旱,果園等使用滴灌技術潛力很大。隨著灌溉方式改變,未來水肥一體化在中國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杜森說。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首席科學家,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秘書長趙秉強也認為,借助水肥一體化實行精準灌溉,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在大田作物上潛力很大。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土壤肥料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旭透露,《緩釋肥料 登記要求》(NY 2267-2012)標準即將修訂,新的標準《緩釋肥料 通用要求》將對緩控釋肥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會議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辦,同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國際水溶性肥料會議及展覽和第九屆國際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