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三沙的一些島礁上已是蔬菜滿園、瓜果飄香。
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蔬菜大棚內,在漁民家門前屋后開辟的自留地里,種類繁多的瓜果掛滿枝頭,就連趙述島上引種不久的針葉櫻桃也已開花,即將迎來收獲。
隨著三沙的開發建設日新月異,島上軍民對新鮮蔬菜瓜果的需求日益加大。而島礁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三沙那些曾經海鳥都不落腳的不毛島礁,逐漸變成物產豐饒的海上“好江南”,駐守三沙的軍民不再僅靠交通補給船才能吃上新鮮的瓜果蔬菜。
現代化大棚里掛滿果蔬
去年12月,三沙市與駐島單位合作,并聘請島外農業專家對蔬菜大棚進行技術指導,并將一袋袋肥料運上永興島,再將肥料與永興島上的珊瑚灰等混合攪拌,培育改良成了有機土壤,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4個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各司其職”,一號大棚專門用無土霧化技術種植各類瓜果蔬菜;二號大棚內形態各異的菌類即將收獲,發泡的各種豆芽隨時可以端上餐桌;2500平方米的三號大棚內種植的色彩各異的黃瓜、朝天椒、西紅柿已掛果;四號大棚專門種植蔬菜,面積1800平方米的大棚內,上海青、西紅柿、莧菜等時令蔬菜長勢喜人;大棚外道路兩旁的土地也沒閑著,青木瓜已經掛滿枝頭。
盡管有著土質儲水蓄肥能力不足、鹽堿度高等問題,但通過農業專家的一系列技術改造,充分發揮島上光照足、植物生長快等優勢,這些蔬菜大棚變成了高產大棚。據介紹,這里蔬菜的生產周期要比海南島上短,特別是生長迅速的莧菜,從播下種子到走進島上軍民的餐盤,只需短短的10天。
工作人員介紹,一壟蔬菜產量能達到400斤,蔬菜大棚里20多壟,僅是一畝地的黃瓜就能收獲約8000斤。這種高產量不僅完全能夠滿足永興職工食堂和駐島部隊食堂每天的供應量,還會送往永興島上的自選超市出售,滿足更多人對于果蔬的需求。
漁民自家辟出“開心農場”
不同于永興島上規模化的生產,相鄰不遠的趙述島上,漁民自發在家門口開辟的用于種植果蔬的“開心農場”,也成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趙述島漁民李遴賽就是一位“開心農場”的鐵桿粉絲,他在家門前用漁網圍成的一個50多平方米的小菜園,其中不僅有常見的辣椒、蘿卜、香瓜,菜地邊還有一棵一人多高的木瓜樹已掛滿累累果實。
在海島上種瓜果蔬菜,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淡水的問題。“以前要給瓜果蔬菜澆水,那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連喝的水都十分緊張。”李遴賽說,10年前他剛上島的時候,曾試著開辟一小塊荒地種植了耐旱的辣椒。因為淡水缺乏,李遴賽整天盼望著老天下雨,可天不遂人意,連續干旱幾天后,剛剛冒出嫩芽的辣椒苗就全部干死。幾年前,趙述島上安裝了規模化的海水淡化設備,家家戶戶都有了自來水,這才讓島上種菜的夢想變為現實。“趙述島的土質和三沙大部分島礁一樣,大部分為粗粒海沙土,土壤鹽堿度較高,土質保水保肥力差,此外蔬菜、果樹還得接受高溫、高鹽分的考驗……”站在自家門前的辣椒田,李遴賽介紹著自己的海島種植經,宛如一個農業專家。
蜂蜜、肉類島上均可供應
家住屯昌縣的65歲老人虞世光,曾在上世紀70年代作為民兵在永興島上生活過幾年,今年年初再次來到島上時,他驚嘆永興島上生活的變化:以前在永興島想吃新鮮蔬菜非常困難,他曾有一段時間連續2個月沒有吃過綠色的菜。那時候很多駐島漁民和民兵因為缺乏維生素,手、腳經常脫皮、潰爛,如今當他再次來到永興島,感覺飲食與老家已經無異。
不僅如此,如今在永興島上還有現代化的養雞場、養豬場,永興島駐島軍民守在島上,就能吃到島上產的肉禽產品。永興島漁民黃良山甚至還在島上養起了海島蜜蜂,如今他養殖的蜜蜂已經達到20余箱,上百萬只蜜蜂成天在花團錦簇的永興島上忙碌,蜂蜜不僅能提供給駐島軍民,還成為造訪永興島的客人們采購的首選產品。在趙述島上,新種植的千余棵椰子樹長勢喜人,新種植的針葉櫻桃已經開了花,即將結出第一批櫻桃果,一棵棵果樹連成一片片耀眼的綠色。
下一步,三沙市還將結合永興島的自身特點,引進先進的種植嫁接技術和無土栽培技術、改造噴灌系統、改良島上土質,以提升島上的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增加產量和種類,更好地保障永興島蔬菜瓜果供應,讓駐島軍民的餐桌菜品種類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