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以蠶養蛙”
記者對這位充滿科學探索精神的老人一直懷有深深的敬意,也想看看老人家身體是否康健,欣然前往。今年已86歲的他仍是精神奕奕,說起他的寶貝石蛙,那叫一個滔滔不絕。
別人寵貓寵狗,他卻偏偏對黑黢黢圓滾滾的石蛙情有獨鐘,一般人還真難以理解。他不但在家里養蛙,按照石蛙喜好的野生自然環境布置石蛙的家,連水也是專供的,是他每天提著水壺到南門外大溪取的水,就這么好生伺候著。去年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石蛙的美餐黃粉蟲,因為石蛙喜食活動的小昆蟲,他們連黃粉蟲也是自己養的。看著在米籮里蠕動的成百上千條黃黃的小蟲,記者渾身都覺得癢癢的,更遑論他們和這些蟲子共居一室了。不是真正的喜歡,這心理上的障礙就很難克服。而他所說的新動作,原來是他又異想天開“以蠶養蛙”,如今他家又成了蠶的海洋。
他特意讓孫子從網上購來了蠶子和桑樹苗等試驗材料,小心翼翼地將蠶子放進孵化箱,調好溫度和濕度,便耐心等待著蠶寶寶的出世。蠶寶寶一孵出,他又每天出門采桑葉,給蠶寶寶送去營養快餐。“蠶寶寶吃得多,長得也快,養10來天就有二三厘米長,可稱得上是昆蟲中的冠軍了。它的優點也很多,個體大(1條蠶可抵10條黃粉蟲)、生長快(比黃粉蟲快7倍多)、營養好、成本低(就吃點桑葉)。所以,把它作為石蛙的新糧,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徐工對他的新型食材信心滿滿。
記者很好奇徐工為什么如此大費周章地養蟲養蠶,他可不是純粹為了自己好玩。這幾年,他熱心扶植我縣的三個石蛙養殖場,悉心幫他們解決資金、技術和產品銷售等問題。平時,常到蛙場走走看看,還不時和養殖戶通電話,了解石蛙生長情況,并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
徐工說,當前石蛙養殖最大的困難是飼料瓶頸。目前各養殖場所采購的“蛙糧”主要是黃粉蟲,但這種蟲市場供應量少,遠不能滿足蛙場的需求,且黃粉蟲價格昂貴,遠途運輸死亡率高。目前每斤要賣20來元,如按4斤蟲養1斤蛙來計算,蛙農就賺不到什么錢了,所以他才另辟蹊徑,尋找一種新的替代食糧。他日思夜想動足了腦筋,多次向上海師大生物系教授請教,查閱各種昆蟲類書籍,才有了“以蠶養蛙”的大膽設想,還真成了!
技術難題我來解
要說徐工和石蛙的不解之緣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因為石蛙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高,養殖石蛙在農村是很受歡迎的經濟產業,徐工對此一直很關注。2010年他還出版了《石蛙高效養殖新技術與實例》一書,該書一問世,立即引起全國農民朋友和養蛙戶的高度關注。他們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請教養殖技術。對來信來電,徐工都認真負責地一一答復,對來訪者,則親自帶他們到鄰近石蛙養殖場實地參觀考察,將養殖技術和盤托出,毫不保留。
最早來到徐工家的是一位名叫陳勝堅的青年農民,他從福建趕來,一見到徐工就高興地說:“我在新華書店買到了您寫的石蛙養殖的書,如獲至寶,連夜看完。千辛萬苦找到您,就是想拜您為師,向您請教養蛙技術。”說罷,還恭恭敬敬地向徐工鞠了一躬。那天,徐工就像招待自己的學生一樣熱情地請他吃飯,傳授技術。像陳勝堅一樣到徐工家求知問詢的人可以說常年不斷。
“石蛙醫生”藥到病除
除了傳授養殖技術,他還當起了石蛙醫生。在潔凈明亮的客廳里,記者看到,桌子上擺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放著各種蛙類標本的玻璃瓶,里面有石蛙、虎紋蛙、黑斑蛙、美國青蛙等,真是一個蛙的世界。徐工正在全神貫注地看顯微鏡。“別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蟲,一旦寄生在石蛙身上,就會要它的命!”正說話間,從外面進來三四個人,說是杭州富陽來的。其中一個叫駱金國的人說,最近,他養的蝌蚪發生大暴亡,眼看著蝌蚪一桶桶地倒掉,真是心急如焚。說著便將幾只死蝌蚪遞給徐工,請他檢查一下,究竟得的啥病?徐工拿起解剖刀將蝌蚪肚皮剖開,仔細觀察了一會兒說,蝌蚪得的是腸胃炎。得知他們給蝌蚪喂的是菜葉和面粉等飼料,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于是便向他推薦了一個最新研制的蝌蚪專用飼料配方。
除了在家“門診”,徐工還經常“出診”。有一次,茶院石蛙養殖場場主向他求救,說蝌蚪大批死亡,他二話沒說,就提著藥箱前去查看情況。那天烈日當空,從茶院到蛙場還要走四五里的崎嶇山路,他突然頭昏眼花、四肢無力,中暑了,但一到蛙場便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細觀察蛙池,與之前病懨懨的狀態判若兩人。當他看到全身長滿白毛的蝌蚪,有的在水中緩慢地游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便大聲說:“蝌蚪發生水霉病啦,你們趕快把病蝌蚪撈起來,用消毒藥水進行消毒殺菌,越快越好。水霉菌蔓延快,危害大,如果再拖延下去,池里的蝌蚪將會全軍覆沒!”
還有一次,他接到力洋嶺峧石蛙養殖場的電話,說他們從湖南運來的一批石蛙連續發生死亡。他冒著酷暑趕到養殖場。一眼望去,山坡上放著一堆堆死蛙,散發出刺鼻的腥臭味。老板心痛地說,這次運來的石蛙大都死了,場里損失10多萬元。徐工惋惜地說,你們怎么能大熱天到外地運蛙啊?說著便順手抓起一只血跡斑斑的石蛙,對場里的人說,這些蛙都是在運輸途中擠壓碰撞擦傷皮膚引起細菌感染產生爛皮病而死,你們趕緊噴灑消毒藥水進行全場消毒殺菌。對已患病的蛙可用紫藥水涂抹傷口。經過這樣處理后,該養殖場石蛙死亡情況得到了有效控制……
寧海縣的石蛙養殖場大都建在偏僻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產品銷售困難。幾年來,徐工竭力幫蛙農推銷產品。他憑借出書的獨特優勢,“以書為媒”,招引四方客商前來采購產品,同時還幫助養殖戶通過互聯網打廣告,組織各地養蛙戶互通信息,交流經驗,調節產品,通過各種營銷渠道為蛙農推銷產品。
采訪結束時,徐工還隨口吟起詩來,“我們老了不心焦,養養動物多么好,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天天逗你笑!”有興趣愛好的人真是怎么都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