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田三華李成熟上市啦!現時,從化區的三華李主要產區之一的呂田鎮,果農開始忙著采摘成熟的三華李。據了解,呂田鎮冬寒夏涼,晝夜溫差大,是種植三華李的理想之地,所出產的三華李色澤艷麗,肉質爽脆,酸甜可口,氣味芳香,品質極佳,深受顧客青睞,每年都吸引不少果商前來收購。
果品質優味好 喜見產銷兩旺
日前,記者前往呂田鎮桂峰村,沿著村道可以見到果販前來設點收購三華李,數量約數十家。在收購點上,擺滿了一筐筐鮮紅艷麗的三華李待價而沽,在果農和果販的一輪輪討價還價之后,交易雙方達成共識、成功交易之后皆大歡喜,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現時,每天早上八九點的時候,是各個三華李收購點最忙碌的時候,果農將早上新鮮采摘的三華李運來交易,果商則忙著將收購到的三華李裝箱打包準備運走。
據悉,桂峰村今年的三華李從5月下旬開始少量成熟上市,由于此時成熟的三華李還較少,所以這時的收購價亦較高,價格高的時候約5元/斤。從本月初開始進入中熟期,三華李已經大量成熟,價格亦有所回落,價格約4元/斤左右。據桂峰村村干部介紹,現時,果販每天在該村收購的三華李約七八萬斤左右。到了6月中旬左右,該村的三華李將進入大熟期,口感將會更好,每天的收購量會達到十多萬斤。6月底,桂峰村的三華李基本采摘完畢。
當天早上,記者在桂峰村一收購點見到,該處已經收購到數千斤的三華李,幾個工人正忙著將收購到三華李根據果體的大小進行分揀、裝箱、打包裝。據了解,果販為了縮短三華李“閑置”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早上收購及分揀包裝,下午便可發車外運,當晚或次日凌晨便可到達銷售的目的地城市。據一位連續在桂峰村收購了10多年的果商介紹,呂田鎮的三華李果大色靚、肉厚核小,肉脆汁甜、口感很好,品質極佳,很受食客歡迎,所以這幾年他都是到呂田鎮收購三華李,他說:“現在基本上都會提前一天接到客戶的訂單,多的時候一天會收購過萬斤。”
據了解,由于桂峰村種植的三華李相對連片,果販一般只需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可以輕松收購到想要數量的三華李。而且,桂峰村民風十分純樸,大家公平交易,所以不少果販愿意來這里收購。
堅持綠色種植 顧客吃得放心
當天,記者在桂峰山下某三華李果園見到,經過果農一年的辛苦種植,一串串表皮泛霜、綠里透紅的三華李果實掛滿枝頭,碩果累累,果香誘人,讓人垂涎欲滴。
當天上午9點多左右,桂峰村的果農鄧大姐正在挑選成熟的三華李進行采摘。“我今天6點多就開始上山采摘三華李了,在8點左右已經賣了一批三華李。”據了解,在三華李成熟的季節,每天早上六七點的時候,當地不少果農已經開始上山采摘三華李,趕在上午的時候送到收購點去賣,因為多數果商都只在上午的時候收購。
在和鄧大姐交談的時候,她摘下了一個熟透的三華李讓記者品嘗,“放心,我這些果不怎么打農藥,打的農藥也是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上一次打藥已經是一個多月前,所以你可以放心吃!”一口咬下去,感覺肉脆汁甜,十分可口,口腔里充斥著濃濃的果香味,讓人欲罷不能。談到銷路,該果農滿臉自信地說:“我們種植的三華李綠色環保,果體大、賣相好、口感佳,根本不用愁,因為每年大量果商前來收購。”
據了解,呂田鎮的地形是一個山環水繞的盆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讓該鎮在三華李種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每條村都種植有三華李,現時,桂峰、聯豐、蓮麻等村更是我區三華李的種植大村。同時,純樸善良的呂田人民一直堅信,通過自己的勤勞就能從肥沃的大地上結出甜美的果實,在種植三華李方面一直保持著綠色的種植方式,平時都選用有機肥進行培育,確保生態、天然。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堅持綠色種植,使該鎮出產的三華李十分優質,讓顧客吃得放心、開心。
吃貨下鄉拾趣 帶旺鄉村旅游
據悉,呂田鎮三華李成熟的時節,除了吸引到大量果商前來收購之外,還會吸引到珠三角地區的吃貨聞香而至,借助周末的閑暇,或呼朋喚友、或舉家出行,來到果園親手采摘三華李,體驗純樸的鄉村生活,感受田園勞作的快樂。
“周末的時候,都有點忙不過來了”村民小陳說,這個周六日,來他的農家樂吃飯的客人多了不少。小陳年初的時候在桂峰村開了第一家農家樂,平時的生意不錯,現在適逢三華李成熟的季節,周末的時候更是有一批批珠三角等地的游客結伴驅車前來采摘三華李,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后,不少客人就會選擇在他的農家樂就餐。據了解,除了農家樂外,桂峰村的村民還開設了一些民宿,方便游客前來游玩、就餐、住宿。
據小陳介紹,有些相熟的客人會跟他特別提到,吃飯的時候除了要有久負盛名的呂田白切雞、煎釀豆腐、呂田大肉等傳統特色菜外,還要吃到一道時令的呂田特色菜——紫蘇蒸三華李。據悉,紫蘇蒸三華李在呂田許多人家都會烹飪的菜式,做法非常簡單,將三華李拍裂后,加上紫蘇和白糖后放在一起蒸熟后即可食用,甜酸可口,加上紫蘇的香味,用來送飯十分開胃。
據了解,呂田鎮山清水秀,現在每逢周末的時候,迎來一批批自駕采摘游的客人,客人在體驗完親手采摘水果的樂趣后,還可以到農家樂餐廳品嘗呂田特色美食,購買當地的優質農副產品饋贈親友,帶動了當地鄉村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