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我國首張小麥生產品質地理分布圖——《基于地理統計學的小麥籽粒質量地圖》。只要通過這張圖,人們就能看懂我國小麥品質與地理位置之間的關系,這也為小麥生產的品種布局提供了科學依據。
據中國農科院加工所研究員、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介紹,這張圖繪制了8年。8年來,其團隊對黃淮海小麥主產區定點采集的農戶大田小麥多品種分析研究表明,小麥籽粒千粒重、面團穩定時間具有強的空間相關性,且年際間穩定;沉淀值具有強的空間相關性,但年際間有變化;容重具有中等空間相關性;籽粒蛋白質含量和濕面筋含量的空間相關性較弱,且年際間穩定性差。因此,千粒重和面團穩定時間可以作為優質小麥生產區劃的重要參考性狀,容重和沉淀值可作為參考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