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香??!”“是啊,這里的葡萄真可愛,個頭不大卻紅得發紫,看著就想吃一口。”日前,筆者一行三人來到營口市大石橋旗口鎮新興村呂維海家的葡萄大棚。一進大棚便有一股茉莉香氣撲鼻而來,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葡萄架,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當我們走進葡萄大棚的時候,呂維海夫婦正在棚里修補被風刮破的塑料薄膜,見我們到來,他們立刻用剪刀摘了幾串又紅又大的葡萄招待我們,邊吃邊說間,呂維海向我們介紹了大棚的基本情況:“去年,一個吉林長春的親戚告訴我說扣茉莉香葡萄大棚比種水稻賺錢多,不僅省工省力,而且還投資小,每年只需3000元的成本,所以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扣了一棟。”呂維海一只手拿著剪子,一只手在葡萄串下接著,生怕葡萄掉地上摔壞了,“看著自己辛苦培育大的葡萄格外開心,今年的批發價是13元一斤,如果有現場采摘的就賣15元一斤,我家這棟葡萄大棚大概占地一畝,產量可達6000斤,純利潤7萬元左右,比種水稻強太多了。而且葡萄見效快,去年剛栽上就結果了,如果我們兩口子再新建一些大棚,就一定會實現我們的致富夢。”呂維海的臉上露出幸福自信的笑容。
提及擴建葡萄大棚的想法,呂維海的愛人金玲說:“這種茉莉香葡萄非常好侍弄,不愛生病也不用打藥,而且抗寒性比較強,平時只要看看溫度并定期澆水施肥就行,我一個人管理兩棟大棚非常輕松,所以過年我們兩口子準備再建兩棟大棚。”
看見呂維海夫婦扣葡萄大棚輕松賺錢之后,左鄰右居也紛紛把自家的水田轉型成為葡萄大棚。今年47歲的袁洪太今年也扣了一棟葡萄,第一年就結了5000多斤葡萄。“我是看了呂維海栽葡萄賺錢后才弄的,雖然是第一年,可產量并不比呂維海家的少多少。我們村還有十來戶村民也跟著弄起了這個葡萄大棚。”袁洪太說。
“葡萄的銷路怎么樣?”面對提問,呂維海笑著說:“因為我們的葡萄不打藥,屬于純綠色食品,并且色澤好、口感甜,所以銷路也非常好,只要這里的葡萄紅了,北京、沈陽、大連等地的水果商就主動找上門來了,有時候他們要的量比較大,我們新興村的13棟葡萄大棚都不夠他們一次性收購的。”
據旗口鎮農業中心主任王永孚介紹,旗口鎮現有茉莉香葡萄大棚40余棟,分別分布在新興村、新開村和長屯村,每年為這里的農戶帶來近300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