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橫山鎮下宅村后山上的田野農莊里,昔日的大忙人、農莊主人吳玉柱踱步山間小路,悠閑地觀看麻雞嬉戲,吃草捉蟲。
看著不再滿山遍坡的麻雞,想著曾經輝煌的麻雞產業,此時的吳玉柱心如亂麻:不測的市場風險捉弄人啊!
1991年,木匠吳玉柱承包了下宅村這500畝荒山植樹造林。貧瘠的山地樹苗成材慢,吳玉柱便在林地里養雞,雞糞肥林。不料養雞賺錢更多更快。這讓吳玉柱與麻雞結下了不解之緣。
建造簡易雞舍、孵化房、育雛室,配置消毒室、消毒池,辦飼料加工廠,選定龍游傳統麻雞作為主養品種;聘請農業局畜牧獸醫站專家為技術顧問……1997年,田野農莊誕生了。
次年,農莊自行孵化、養殖的首批2萬多只土雞,因采食山林中野生蟲草,上市后很搶手,當年獲利5萬多元。
吳玉柱一發不可收拾,他擴大規模,拓展滬杭市場,第二年銷售麻雞14萬只。在衢州市評選農業“十大王”中,一舉奪得“土雞大王”。
從此,四鄰八鄉200多家農戶加盟田野土雞專業合作社。龍游麻雞更是在杭州市場站穩了腳跟,占了該市最大的市場城北家禽交易市場年銷量的八九成,完全被杭州人認可。田野農莊羽翼豐滿,風生水起,躋身省級生態養殖場行列。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市場有難測風險。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讓市場風險從天而降。禽流感過后,包括杭州城北家禽交易市場在內的活禽交易紛紛被撳下“關閉鍵”。這讓吳玉柱措手不及,當年就虧損了100多萬元,麻雞產業鏈每況愈下。
“養了18年的雞,不愿就這么完了。”吳玉柱說,在這樣的形勢下,不少農戶紛紛轉行,可他不愿放棄,畢竟有多年的感情,而且麻雞是祖宗留下來的龍游傳統雞,做為帶頭人,他要有始有終。
好在龍游麻雞憑借其均勻的身形和獨特的肉質,還有吳玉柱竹林養雞的養殖方法,其產品優勢很明顯。吳玉柱吸取教訓,以銷定產,做起了訂單麻雞。
“雞每只18到25元,雞蛋每公斤20到50元。”吳玉柱說,現在麻雞價格仍這樣保持著,只是銷量大大減少了。
不到以前五分之一的規模,半死不活的產業鏈,讓吳玉柱心有不甘。為重振麻雞他苦思冥想。有朋友建議他參照衢江區農產品可追溯的辦法,生產銷售;也有人建議他在農莊裝攝像頭,拍生態雞視頻,讓客戶“實地”察看傳統飼養法,眼見為實。說說容易,實施難啊。
“準備建農家樂,開發百雞園和捉雞林等。”吳玉柱說,下一步他想結合鄉村旅游,開發供顧客吃喝玩樂為一體的農莊,讓顧客通過切身體驗龍游麻雞的生活環境和品嘗麻雞的味道,來了解龍游麻雞,從而拓寬麻雞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