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稻米和油料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工作,農業部信息中心組織首席分析師赴湖南與湖南省農委信息中心開展聯合調研。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沅江市、漢壽縣等兩個糧油主產縣,并向全省發放問卷130多份。總的看,2016年糧價不穩,市場看跌心理嚴重。建議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引導農戶合理安排售糧時間;加大烘干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糧食存儲和農業生產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輕型簡化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降低生產成本;完善農業支持手段,合理推廣稻養結合模式。
市場價格預期混亂影響2017年糧油種植意向
調研發現,湖南省早秈稻多賣給國家儲備庫,中晚秈稻多賣給個體糧商;本省油菜籽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商品率高。但2015年6月后,受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調整、國儲稻庫存容量有限、入庫標準要求偏高、部分地區因收獲季降雨偏多出現黃粒米等因素影響,油菜籽和稻谷價格均大幅下跌。大部分農戶無奈中選擇在田頭以每斤1.24元將晚稻賣給個體糧商。市場價格下跌,農民種植收益受損,市場主體看跌情緒濃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庫存近三成集中賣難或將出現
據130多份調研問卷顯示,因2015年中晚秈稻價格下跌,農民不愿出售,目前農戶手中仍有近三成的中晚秈稻尚未銷售,一些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手中甚至存有一半的中晚秈稻尚未出售。若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受存儲條件有限影響,會在今年5、6月份賤價拋售。
調研組發現,湖南省部分地區受收儲點分布不均,倉儲容量有限等問題影響,局部地區出現了稻谷收儲優質不優價現象。因為收儲倉容受限和中儲糧委托收儲糧食的糧庫企業看空市場,糧庫在收糧時往往提高收儲標準,使農戶無處賣糧。湖南省漢壽縣陽光湖村水果山村村長反映,“國家收購價在實際中無法達到,一是因為早稻收購指標控制,收購量指標不能滿足產量要求,當地2015年早稻實際產量25萬噸,國家(收購)指標不超過5萬噸;二是糧庫提高稻米收儲標準,國家規定黃粒米占比不超過1%就可以收,但糧庫要求高于千分之五都不收。我們村2015年收獲稻米時雨水多,黃粒米占比較常年略偏高,經常被拒收”。
合理安排售糧時間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建議加強對稻米、油菜籽市場的監測預警,時刻關注市場動態,推動地方農業全產業鏈信息監測預警工作。針對2015年中晚稻和油菜籽庫存偏多,大部分農戶意向在5、6月份出售的情況,建議地方政府加大宣傳,引導農戶合理安排售糧時間,避免集中售糧賣難情況發生。
完善農機補貼方式,提高補貼的精準性、指向性和有效性,合理擴大補貼范圍,建立農業補貼與有效糧食生產掛鉤機制,將農機補貼盡量向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和糧食主產區傾斜。
重點推廣應用拋栽、機插和免耕等輕簡化栽培技術,普及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統防統治,主攻水稻機械化插秧,逐步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進一步完善技術規程,簡化農市操作程序,解決好雙季稻種植強度大等問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