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服3顆棗,容顏不顯老。”專程參加新疆若羌紅棗北京推介會的北京居民劉振孝品嘗完若羌紅棗后,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9月30日~10月7日,第5屆新疆農產品北京交易會在北京舉辦。作為參展縣市,中國紅棗之鄉——若羌縣以若羌紅棗為主題,重磅推介若羌紅棗優良品質。記者獲悉,經過前期對接洽談,在交易會開幕前夕,若羌縣供銷社與國內數家知名紅棗企業簽訂了2萬噸紅棗銷售訂單,實現了第5屆新疆農產品北京交易會若羌招商開門紅。
3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若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簡小東說,若羌在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歷史長河中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絲綢之路”古道上閃爍著斑斕奪目的光輝,眾所周知的樓蘭古城就位于若羌縣羅布泊的西岸,素有沙漠中的“龐貝”之稱。作為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縣,若羌目前已成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點和主戰場。
“獨特的水土光熱資源造就了若羌紅棗獨一無二的品質。若羌紅棗皮薄肉厚、果實飽滿、肉質細膩、含糖量高、口味濃郁、營養豐富為其他紅棗所不及。”中國棗研究中心主任毛永民評價道。
近年來,若羌縣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優紅棗基地,做精做強紅棗產業,加快紅棗深加工研發步伐,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目前,若羌縣紅棗種植面積達1.47萬公頃,紅棗深加工產品達20余種,涉及保健品、休閑食品、飲料等領域。2013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24381元,連續5年位居西部12省區(市)首位。”簡小東表示,經紅棗測產,2014年該縣鮮棗總產量有望達到7.89萬噸。
與此同時,該縣以文化為魂,把樓蘭文化精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傾力打造樓蘭文化、若羌紅棗文化、和田美玉·以黃為尊這3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家住吾塔木鄉的宋禮是若羌縣紅棗種植大戶。2001年,若羌開始全面推廣紅棗種植,宋禮率先試種了0.2公頃地紅棗,3年后,當紅棗掛果時,他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如今宋禮每年的收入都有上百萬元。
富起來的宋禮沒有忘記身邊的鄉親,他與當地的維吾爾族村民結成對子。選苗、嫁接、修剪、環割等每個環節的管理技術,他都耐心傳授,幫助村民共同致富。2005年,宋禮動員村里十幾名村民組成“民族互助紅棗嫁接隊”,至今累計為維吾爾族棗農開展紅棗嫁接工作500多人次,不僅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了解,也促進了紅棗種植管理技術的推廣普及。
吾塔木鄉的另一位種植大戶吾斯曼·麥麥提明說,家里有近2公頃地,全部種了紅棗,棗樹剛剛掛果時,就被河南客商以47萬元訂購,目前已付了32萬元,根據合同規定,在收棗前對方將剩余的15萬元全部付清。
如今,像宋禮、吾斯曼這樣通過種植紅棗富起來的種植戶,在若羌縣隨處可見。紅棗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詳細可溯的“身份信息”
為確保紅棗品質,若羌縣成立了紅棗管理協會,制定各項指標高于國家標準的《若羌紅棗地方標準》,精選確定灰棗、駿棗等作為主打品種,全面落實棗樹修剪及深施農家肥、有機肥等措施,按照統一組織、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配制、統一施藥的“五統一”原則,生產綠色有機紅棗,并成功取得若羌紅棗“地理產品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標識。
從2013年開始,若羌縣逐步建立起紅棗生產過程原始檔案及棗農戶主姓名等內容的長期銷售檔案,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紅棗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消費者通過掃描紅棗外包裝上的二維條形碼,就能知道自己購買的每一箱若羌紅棗的“出生日期”、“出生地”、“農戶姓名”等信息。
“我們以戶為單位,建立了紅棗生產檔案。”若羌縣農業局局長宋振軍說,檔案記載了種植戶的姓名、土地坐標、何時種的棗、啥時澆水上肥等信息,并對農資銷售、賣給了誰、用到哪塊地作了記錄。
另外,當地應用“紅棗種植銷售二維碼溯源軟件系統”,將若羌縣紅棗種植戶種植數據詳細記錄在溯源體系庫中,縣農業部門可以通過軟件實時查看,了解各地塊種植過程中的情況,以及企業收購銷售情況。
若羌縣好想你棗業公司總經理石國俊說:“有了這樣一個系統,企業在紅棗收購和銷售過程中對若羌本地紅棗的質量和品牌也充滿了信心。”
以棗為媒開拓市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廳長艾克拜爾·吾甫爾說,近年來,新疆全力開拓特色農產品的廣闊市場,新疆的名特優及精深加工農產品在以北京為重點的華北、華東、華南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得到提高,銷售網絡逐步完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順暢有序、配送靈活、保鮮供應、四季銷售”的營銷模式。
新疆巴州農業局局長杜勇軍稱,巴州是新疆第三大優質棉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特色林果生產基地,主產若羌紅棗、庫爾勒香梨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條件十分優越,若羌紅棗已經成為宣傳巴州和若羌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若羌縣委副書記張學鋒現場推介說,若羌團結穩定,熱情好客,各民族相融共生、和睦相處,誠邀國內外客商、企業和各界人士到若羌考察觀光、投資興業。張學鋒表示,將大力宣傳若羌、大力宣傳若羌紅棗和若羌多元的文化,促進若羌經濟社會發展在更高平臺上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