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保護養豬戶是限制進口還是打破“豬價周期”

   日期:2016-04-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483    評論:0    

  要不要從美國進口價格比中國便宜一半以上的豬肉呢?“買最便宜的”,當然是最簡單的經濟學邏輯,但涉及到農業產品、農業保護時,問題就變得復雜了。

  春節后,國內豬肉價格快速上漲,一路推動了CPI上行。中國肉制品巨頭——雙匯公司的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豬肉價格太貴,應該下跌。”但是,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農牧專業委員會會長王中認為,雙匯唱衰豬肉是“討好消費者,是想利用自身優勢,把美國低價豬肉投放中國市場”,如果進口替代得逞,美國豬肉會對雙匯的競爭對手帶來壓倒性優勢。

  其實,所謂“豬價的周期波動”是中國物價波動的重要因素。2006年、2010年,豬肉價格都發生過暴漲的現象。據安信證券的觀察,2014年前,畜禽養殖產能過剩,處于去化狀態,2014年4月生豬價格到達底部(10.45元/公斤)開始反彈,到現在豬價已經超過19元/公斤。基于預期,仔豬價格漲幅更猛,同比上漲也近100%。

  豬價峰谷價差很大,過去幾輪周期,峰部價格都是谷部價格的2倍以上。為什么價格波幅如此之大呢?因為生豬養殖戶集中度不高,尤其在東北,養殖規模化程度低,散戶行為特征較為明顯。規模不大的養殖戶在進行決策時,缺乏預見性,因為他們的規模比較小、抵抗風險的能力弱,也沒有能力進行逆周期操作,只能被動地跟著市場的周期進行增產或者減產。這就形成了“豬周期”:豬價下跌-養豬戶減少減產-供給減少-價格上漲-養豬戶增多增產-供給過剩-豬價下跌。

  從這點出發,王中指責錯了對象,“雙匯借進口豬肉打壓豬價、損害了養豬戶的利益”的指控不成立。對養殖戶生產經營沖擊最大的,并不是進口豬肉,而是豬肉的價格周期,這是由養豬業的產業集中度太低決定的。

  短期來看,進口豬肉壞處不多,好處卻不少。與中國相比,美國豬肉行情相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2月生豬期貨的價格合人民幣9元/公斤,顯著低于中國。從美國進口豬肉到中國,有助于平抑中國豬肉的漲幅,抑制通脹趨勢,不管是提高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力,還是穩定宏觀經濟形勢都是好事。

  但長期來看,進口豬肉將對中國生豬養殖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中國是農業大國,但包括生豬在內的農牧業生產效率低下,競爭優勢遠遠落后于國際農業大國,這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的差異。

  中國的農牧業以小農生產為主。而美國的農場主每戶耕作的土地高達1000余畝,便于規模化生產,高效率的自動化機械使得美國農民的勞動生產率遠遠高于中國。具體到生豬養殖業,除了中小養殖戶無法規模化生產以外,上游飼料等要素成本同樣因為無法規模化,成本也遠高于美國,中國生豬的競爭力很難和進口豬肉相比。

  限于入世承諾,中國對農產品進口的限制不多,近幾年,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劣勢越來越明顯,農產品的進口也就突飛猛進。為了保護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農民收入,中國官方對糧食等行業長期實施保護價收購。對農業保護的措施,雖然短期內穩定了農業生產,卻進一步惡化了形勢。

  今年兩會時,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坦承:中國農民雖然能種地,但產出來的糧食貴,卻不如人家好,沒市場,他認為“中國農業到了危急關頭”。

  身處這個開放的世界,退回到閉關鎖國的狀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限制進口不僅與世界潮流相悖,也保護不了養豬戶的利益。我們必須以世界經濟為背景來認識中國農業,規模化生產、生產成本降到與美國相等或者更低的水平,才是養豬業必須面對的未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