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每人每天
吃350克蔬菜及菜制品
19日上午,市民高紅在紅谷灘新區鳳凰集貿市場挑了一顆西蘭花,過秤一稱,要12元。“真心太貴了,西蘭花賣到7塊錢一斤,這顆西蘭花比我買的一條兩斤重的草魚還要貴。”高紅無奈地說。記者隨后來到新建區聚源集貿市場,逛了一圈后發現,除了2元一斤的白蘿卜,其他所有的當季蔬菜價格幾乎都在一斤3元以上。反季節的韭黃更是賣到了一斤10元。
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許多營養來自于攝入的蔬菜。“日常生活中,一位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00至500克蔬菜才能滿足正常需要。”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馮主任說。記者從《南昌統計年鑒2015》中查閱到,2014年,南昌市城市住戶人均蔬菜和食用菌消費支出為847.82元,比2013年多出65.69元。其中,2014年,我市城市住戶平均每人購買蔬菜及菜制品為130.48千克,記者注意到,2013年南昌城市住戶平均每人購買蔬菜以及菜制品的數量與2014年相差甚微,為130.54千克。那也就意味著,南昌城市住戶每人每天吃350克(七兩)左右蔬菜及菜制品。
南昌市場銷售的蔬菜
來自全國13省份
蔬菜價格的波動牽動著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經,同時也影響著市民的餐桌。民以食為天,菜價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話題,如今蔬菜價格普遍偏高,讓市民紛紛感嘆“吃不消”。那么,作為我省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即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情怎么樣?
記者來到位于朱橋東路99號的南昌深圳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滿載蔬菜的車輛進進出出,來自各地的菜販們詢菜問價,現場一片熙攘。在一個堆滿紅蘿卜的攤位后面,記者注意到,還有一輛滿載紅蘿卜的貨車停放在店面里面。從事蔬菜批發業務十多年的徐老板告訴記者,“紅蘿卜的批發價格一直都比較穩定,這幾天保持在3.2元至3.5元每公斤。”徐老板坦言,“相比較以往,生意不好做,批發價格沒什么變化,但是進貨價格以及其他的成本卻‘水漲船高’,看看,還有不少貨還壓在這里。”
“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的蔬菜種類包括菠菜、青椒、西蘭花等70余個品種,每天發出去的蔬菜差不多七八千噸。”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高主任告訴記者,根據檢測數據顯示,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去年全年蔬菜交易量達254.99萬噸,“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的蔬菜80%銷往南昌市區以及南昌周邊縣區,另外部分則銷往省內其他部分地區以及福建等地。”
高主任告訴記者,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不僅從全國各地批發各類蔬菜,一部分蔬菜還會銷往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所交易的蔬菜大概來自全國13個省份,其中西紅柿、黃瓜、土豆產自山東,蘿卜、扁豆來自湖北,紅椒、小米椒產自海南。
九成葉類菜產自南昌本地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設施蔬菜發展,全力增加蔬菜供給,我市蔬菜生產有了較快發展。據統計,2015年,蔬菜類及食用菌播種面積62.71萬畝,比2010年增長38.61%;總產量129萬噸,比2010年增長37.36%。全市主要蔬菜供給率達到65%左右,其中葉類菜可達90%。“也就是說南昌市場上九成的葉類菜產自南昌本地。”市農業局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因為葉類菜不耐長途運輸,所以大部分葉類菜都是自產自銷。
“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00畝以上的規模化蔬菜基地已經將近80家。”該負責人說,小白菜、空心菜、大白菜等是南昌市葉類蔬菜主栽和供應品種,以及辣椒、茄子、番茄等品種,市場常年蔬菜品種供應保持在60個以上。
93家平價商店去年為市民
“菜籃子”減負近2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蔬菜產品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把“菜籃子”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市農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南昌共有93家平價商店,以銷售低于市場平均價15%的新鮮蔬菜為主。
統計數據顯示,南昌93家平價商店每月銷售農副產品約125萬公斤,月惠民金額將近150萬元。僅2015年,平價商店就為市民“菜籃子”減負近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