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個蔬菜大棚,第二年的收入就有20000元,相當于20畝稻田種谷的收入,效益相當好!”4月18日,張家界永定區農業農村局干部鄧武成樂呵呵地介紹著蔬菜增收門道。事實上,在永定區,“種菜發財,養鯢發財”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經過多年發展,永定區蔬菜、大鯢兩大產業已穩步駛入了促農增收的快車道。截至去年年底,永定區農民人均蔬菜、大鯢收入已達1198元,“菜園子”“魚池子”真正成了永定區群眾的“聚寶盆”。
近年來,永定區按照建設“一區兩園多帶”的產業空間布局,逐步建成了一批規模化的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和大鯢養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生產“三種”蔬菜種植模式和天然溶洞、人工地窖“兩種”大鯢養殖模式,以及“一鄉一品,數鄉一品”規模化種植和養殖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截至去年年底,永定區種植商品蔬菜9.2萬畝,養殖大鯢36.6萬尾,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任務。
為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永定區不斷加大種養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引進名、優、新、特蔬菜品種,使全區蔬菜種植品種增加到40多個。依托野生大鯢親本,繁殖大鯢幼苗,全區大鯢馴養繁殖鄉鎮達到14個,取得大鯢馴養許可證的養殖戶19家,大鯢規模養殖戶達到70家。同時,積極推廣蔬菜大棚管理、大鯢餌料魚養殖等多項新技術,推進蔬菜標準化進程和大鯢規模化進程。目前,永定區已被列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國家蔬菜基地重點扶持縣、“中國大鯢之鄉”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建成尹家溪、后坪、楓香崗、橋頭、沅古坪、王家坪等9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荷花大鯢養殖園,并積極開展蔬菜和大鯢生產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申報工作,沅古坪辣椒、官峪蓮藕、中山白菜、張家界大鯢等成為市民和游客喜愛的農產品品牌。
在推動蔬菜、大鯢發展的同時,永定區堅持“以銷促產”的發展思路,積極促進三產繁榮,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永定區重點改造建設農貿市場,建立優質農產品信息網絡,逐步構建設備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范、內外暢達的市場流通體系。目前,已建有7個中心批發市場,13個鄉鎮批發市場,組建產銷專業合作社85個,全區有200多名農民經紀人、1000多人的農民販運大軍活躍在區內外,永定優質蔬菜、大鯢已遠銷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等十幾個城市,部分產品已經打入俄羅斯等國外市場。
此外,在優惠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一批蔬菜、大鯢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也在永定區落地生根,形成依托蔬菜、大鯢產業辦企業、以企業反哺蔬菜大鯢產業大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目前,綠航、靈潔、龔康等農產品加工、保鮮龍頭企業正在崛起,“訂單農業”“合同種植”等市場化生產方式在全區得到推廣,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蔬菜、大鯢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有力拉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今年1—3月,永定區種植商品蔬菜6.35萬畝,養殖大鯢26.45萬尾,分別占年度計劃的61.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