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為農民工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9億人,占中國全體7.7億就業人員的34.9%;農民工就業比上年增加633萬人,占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10萬人的將近一半。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工的市民化對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是何等重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意見提出的措施也十分具有針對性,例如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努力實現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
“農民工只有技能提升了,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工資水平也才能相應提高,工作才能變得更穩定,城鎮化才能更好地推進。”莫榮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也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這已逐步成為社會的共識,此時出臺這個意見可謂正當其時。
“這個意見的主旨是"為農民工服務",對農民工的尊重躍然紙上。”鄭秉文說。
意見明確,有序推進、逐步實現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工市民化。鄭秉文說,“有的農民工愿意"腳踏雙舟"—在城市工作,回家鄉養老。我們不能強迫他們進城落戶,因此"為農民工服務"的定位準確、合理。”
意見明確,到2020年,轉移農業勞動力總量繼續增加,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000萬人次,農民工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勞動條件明顯改善、工資基本無拖欠并穩定增長、參加社會保險全覆蓋,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未落戶的也能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農民工群體逐步融入城鎮,為實現農民工市民化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穩定就業、勞動權益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中國城鎮化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農民工群體身上。”鄭秉文說,“目標雖然確立了,但真正實現仍然有很大難度。”
中國近年來在服務農民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農民工轉移就業規模持續擴大、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工資收入大幅增加。但與此同時,在勞動權益、進城落戶、子女教育、房屋租住、社會保障等方面,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39歲的陳勇來自重慶開縣,外出務工已有近20年了。“辛辛苦苦一年多,拿到工資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工資被拖欠卻成了常事。”陳勇說,“一旦遇到老板不發工資,我們這些打工的真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舉報、打官司都得耗時間,我們拖不起。”
信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