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黃土背朝天,朝朝暮暮不得閑。千滴血汗勤澆灌,方得秋色滿人間。”辛苦勞作了好幾個月,從搭大棚到架枝蔓,眼看著今年年景好,一棚棚甘甜誘人的甜瓜終于成熟了,然而,家住羅星街道馬家橋村的樊友建一家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除了樊友建零星地到嘉興賣掉一些外,多數甜瓜還長在地里,找不到銷路,讓全靠樊友建務農為生的一家人焦急不已。
今年30歲的樊友建是湖北人,如今已定居嘉善多年。樊友建的岳父因車禍失去了勞動能力,岳母于幾年前病逝,妻子又有精神殘疾,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全靠樊友建在家里種植幾畝水稻和甜瓜,現在女兒開始上學了,又讓這個低保家庭多了一份支出。如今,全家人接下來幾個月的生活來源全靠樊友建種植的這幾畝瓜田了。
在樊友建家,部分黃燦燦的甜瓜堆積在地上,滿屋彌漫著果香;大棚內,不少甜瓜已經成熟,也喜獲豐收——本來,這是一片喜人的景象。然而,樊友建看到這些,卻眉頭緊皺。提及甜瓜的銷路,樊友建皺起了眉頭,一個勁地嘆氣。樊友建告訴記者,家里今年一共種植了4畝有機無公害甜瓜,現在都已到成熟期,除了此前零星賣掉的一些,目前至少還有1500公斤滯銷在地里,如果不能及時賣出,恐怕將血本無歸。“以前都是租車去嘉興的水果批發市場售賣,但租車來回需要300元左右,而且價格賣不高,基本上看品相在兩到三元一斤,只能獲得很微薄的利潤。”樊友建說,這筆車費對于他們家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他希望可以在我縣本地完成甜瓜的銷售。“我種的甜瓜品種主要是黃金瓜,吃起來肉質脆嫩、營養豐富,是夏令季節的消暑佳品。”
眼下正是甜瓜集中上市的季節,為什么樊友建的甜瓜會面臨滯銷困境呢?縣商務局派駐羅星街道馬家橋村“第一書記”趙浙琴說,去年馬家橋村成立了我縣首個農村電子商務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后,為了在全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只從國家級無公害基地挑選甜瓜,而收購的數量約為全縣甜瓜總量的5%左右。“為保證口碑和品質,散戶的甜瓜我們是不收的,在甜瓜生長期,我們每天都要下地觀察甜瓜成長進度,讓種植戶記錄點花、施肥等時間,方便追溯,采摘的甜瓜必須100%自然成熟采摘且經過層層質量檢測才上線銷售。”馬家橋村黨總支書記葉明告訴記者,本月啟用的馬家橋甜瓜交易市場是根據客戶訂單的要求,由甜瓜交易市場牽線,由客戶去農戶田里上門查看收購的,“只要客戶看中了就可以成交。”葉明表示,如果有客戶愿意收購樊友建的甜瓜,他們也可以幫忙牽線搭橋。
4畝甜瓜是接下來這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面臨滯銷困境,眼看著天氣一天天地變暖,樊友建每天愁得睡不著覺。全家人日日盼,夜夜盼,只盼望著自己辛苦種植的甜瓜早日賣完。“希望有經銷商或愛心人士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我們解了這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