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時令蔬菜品種增加,產量也同步攀升。近日記者走訪菜市場看到,一些攤位上出現了袖珍蔬菜,像拳頭大小的南瓜、葫蘆,一把可以抓十多個的小洋蔥,拇指大小的帶花黃瓜,櫻桃番茄……這些袖珍蔬菜小巧玲瓏,樣貌非常討人喜歡,除了供應高檔賓館、酒店之外,也逐漸端上了普通居民的餐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袖珍蔬菜將成為居民食品消費中的新寵。
袖珍蔬菜外表討喜,口感也不錯
昨日上午,記者在張斌橋菜市場走訪,看到不少攤位有售袖珍蔬菜,但供應量不大。在一個蔬菜攤位前,記者看到一位中年女士正在問帶花小黃瓜的價格,攤主介紹說,“小黃瓜一斤20元,都是提前向批發商預訂的,否則拿不到貨。”雖然這個價格已經屬于蔬菜中的“貴族”了,但買的人不少,“我早上拿了兩筐,現在剩下沒多少了。來拿貨的大多是飯店,個人來買的多是為了嘗嘗新鮮。”這位攤主一邊說,一邊拿出半框小黃瓜展示給顧客,她說包裝非常嚴實,都是山東那邊運來的。小黃瓜怎么煮好吃?攤主熱心告訴記者,和普通黃瓜吃法類似,清炒、涼拌、炒肉片,都是可以的,老顧客都說口感清脆,比普通青瓜更爽口。
除了帶花小黃瓜,記者還看到一些可愛的迷你洋蔥,攤主告訴記者,這種小洋蔥的口味、烹飪方法和普通洋蔥一樣,有些顧客買去是用來做西餐的,至于價格,她告訴記者,“小洋蔥12元一斤,比普通洋蔥貴一些。因為每只都要手工剝干凈,很費時間。”
這些帶花小黃瓜、小洋蔥,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都屬于新鮮品種,記者走訪時,隨機采訪幾位市民,他們都表示這些以前都沒看到過。這些新奇蔬菜,只有在規模較大的菜市場才有出售,很多社區生鮮店、超市內很難看到。
迷你品種怎么培植有講究
采訪時,一些攤主告訴記者,像帶花小黃瓜、小洋蔥都是外地蔬菜,而小南瓜、小葫蘆、蘿卜菜等本地都有種植。有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這些小南瓜、小葫蘆是她公公種植的,他們家的菜地就在云龍,蔬果都是每天清早采摘,然后直接運送到菜市場出售。她拿起一只小葫蘆展示,表面還有很多毛茸茸的細毛,非常新鮮。她說,小南瓜因為品種因素,只能長這么大,攤位上有日本品種,也有本地品種。而小葫蘆是因為結果太密,現在先摘下一批,剩下的可以長得更好。她說這種嫩葫蘆的口味更鮮,價格和普通葫蘆一樣,而小南瓜有好幾個品種,價格比普通品種略貴。她認為,小南瓜、小葫蘆最大的優點是食用方便,現在大多是小家庭,小個頭南瓜一次性吃完剛剛好。
在一個出售奉化特產的攤位前,記者看到一筐細細密密的蘿卜菜,這個屬于本地傳統蔬菜,不過市場上供應量不大。攤主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出苗才一周的蘿卜苗,本地人喜歡和芋艿一起煮著吃,價格每斤6元。”
記者聯系了蔬菜批發市場有關人士,對方告訴記者,這些袖珍蔬菜都屬于花色蔬菜,每天到貨量不大,都是從山東運來的。而一些本地產的,很多都是農戶自產自銷。
記者咨詢了本市一位從事蔬菜研究的專家,他告訴記者,這些微型蔬菜有些因為品種關系,只能長這么大,比如日本南瓜。有些則是普通品種,只是前期進行疏花疏果,比如帶花小黃瓜、小葫蘆都是這種情況。而蘿卜菜、雞毛菜這些都是本地居民愛吃的品種,出苗一周就可以采摘,口味很獨特。他說,這些蔬果類的,采摘很費人工,不過售價較高,后期培植時間又短,對于農戶來說,仍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而記者提到的小洋蔥,他猜測應該是毛蔥,目前本地并無種植,產自北方。他告訴記者,專業機構也在研究、引進一些新品蔬菜,可以進一步豐富市民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