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來自山東煙臺威海等地的果農反映,今年的蘋果挺難賣的,好多蘋果都滯銷在手里,損失慘重,只能狠心把果樹砍了。
滯銷:冷庫爆滿果樹被砍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每日新聞》報道,家住威海宋村鎮青嶺村的房大姨一家種植蘋果已經三十多年了,最近為蘋果銷路不好愁壞了。“我種了三萬斤,平時賣個6、7萬塊錢,今年一點也沒賣出去。”房大姨說。
蘋果在去年秋天已經摘了,為啥這么長時間都沒賣出去呢?房大姨說,之前有人來收過,但是價格實在太低了。“一塊多,太賠了,不夠本錢的,就等著。”
村民們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等到了現在,眼看著天漸漸暖和,村民找了個冷庫,把蘋果囤起來了,不過冷庫也是要花錢的。“一斤2毛錢的費用。”房大姨說。
除了冷庫要花錢,培育蘋果的前期,比如套袋、施肥、打藥,一斤蘋果也有一塊錢成本,現在和房大姨情況一樣的就有20多戶果農,眼看沒有銷路,很多果農狠心砍掉了種了多年的果樹。
大家都知道,蘋果是棲霞的最有名,隨后,記者來到了棲霞的一個果園了解到,蘋果大部分也在冷庫里放著。
“我種蘋果20多年了,第一次遇見滯銷,往年早賣完了,今年才賣了1/4。”一位果農說。
現在,就連存蘋果的冷庫也是一庫難求,“往年也就是裝百分之七八十,今年爆滿了。”煙臺棲霞一冷庫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在采訪時記者注意到,在冷庫里有些蘋果正在裝箱打包,這些蘋果是多少錢收的呢?
“8、9毛,一斤賠5、6毛,賠錢也得賣,老百姓不敢等了。”果農們說。
蘋果滯銷原因:供大于求
按說往年銷路特別好的蘋果,今年怎么就會賣不動了呢?很多果農對于今年蘋果的滯銷也給出了自己的猜測。“種的人太多了,后期質量差,果商不收了,老百姓只能存著。”
在蘋果行業里的專業人士看來,今年確實是個蘋果豐收年。煙臺市果業商會副會長孫凌云說,就目前這些蘋果,現在的庫存量相當于2014年的整個庫存量,360萬噸。
從往年來看,煙臺產地的蘋果并不愁銷路,部分蘋果銷往國外東南亞一帶,主要還是賣到國內各個省市,占據國內蘋果市場的一半之多。
“今年產量比去年多增加了20%到25%。棲霞占全國蘋果市場份額五分之一,現在供大于求了。”孫凌云說。
今年的蘋果不僅在山東產量過剩,在很多種植蘋果的省市都出了產量過高的情況,在網上搜索“蘋果滯銷”,就能看安徽、陜西等地都存在這樣的情況,蘋果的滯銷也與品種好壞有關,可是,要大面積的更換新品種的果樹,果農們覺得不太現實。
“四、五年才能換一次,舍不得砍了老樹,中間四、五年沒收入,就只能是維持著。”果農們說。
蘋果銷售出路:品質是關鍵
新品種不能馬上推廣,老品種現在又賣不出去,眼下堆存的蘋果就這么放著嗎?記者決定先找就近的超市看看能不能解決。
在一家“家家悅超市”里,工作人員說他們進了一批蘋果,等銷售完了再進第二批。“可以給我們果農電話我們去聯系看看,果農也可以直接到家家悅門店聯系我們。”
除了超市的門店可以幫助銷售,在網上也有一家電商開始著手幫忙解決蘋果的銷路。
中農易果電商煙臺分公司總經理喬羽說,果農只是會生產,不懂行情。“我們現在有‘千村萬戶’計劃,去村里統計蘋果情況,對接了北京的超市。幫助果農先保本。”
對于今年蘋果滯銷的問題,農業部門有沒有什么措施呢?隨后,記者又來到了煙臺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說,其實級別高的蘋果不愁銷路,稍微品相差點的還積壓著。
記者了解到,煙臺早已建立了規范化、機械化的蘋果園,很多按照標準,科學培育的蘋果在還沒熟透的時候就有了訂單,目前大部分滯銷的蘋果都是老品種,雖說也能吃,但很難有好的銷路。
曾經有著絕對優勢的蘋果,現在出現了滯銷,其實說白了是大量生產導致質量下降,好的蘋果依舊不愁銷路,傳統形式的種植,即將面臨著一次大規模的改變。
“今年蘋果就富士這一個品種就增產了百分之八十七,這是不正常的。蘋果銷路要想改善,必須要從降低成本改善品種科學種植上多下功夫。”煙臺蘋果協會一位姓姜的會長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