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棚里的杏子正掛樹尚青,到四月中旬才大面積上市。而臨朐山旺鎮清泉村趙大哥家的大棚杏已經開始上市了,每天前來購銷的客商絡繹不絕。
在山旺鎮清泉村趙福剛大哥家的大棚內,趙大哥一家人正忙活著為前來采購的客商們摘杏、套袋、裝箱。放眼望去趙大哥的棚內,一棵棵的大棚杏樹枝繁葉茂,一個個黃燦燦的杏子掛滿了枝頭。趙大哥一邊采摘一邊告訴記者,他種著大棚桃和大棚杏,杏樹棚占了一畝三分地,統共栽種著180棵杏樹,有“凱特”和“金太陽”兩個品種,眼下棚里上市品種是“金太陽”,自打開始采摘杏子的價格就賣的較好。
趙福剛說:“我三月二十一號就開始采摘了,十六元一斤,至今一直都是十六元一斤,去年價格也是這個價,產量基本差不多”。
趙大哥說他種植大棚杏已經有四年了,當初引進種植“金太陽”這個品種就是看中了這個品種的杏個頭大、品質好、口感佳,耐運輸、上市早。由于這個品種的杏名聲在外,加上自己選擇種植地形高,建的是高溫大棚,平時自己在溫度上的控制格外細心,使得他比同等的大棚杏提前二十天左右上市,不用自己出去賣,每天前來采購的客戶就讓他應接不暇。
趙福剛告訴記者:“前天來的多,前天來找杏的有五六個客戶,當地販子比較多有臨沂那邊的,有北京的、東北的”。 來自河南的客戶說:“上市早,光澤度好,質量好,可以好賣”。
趙大哥家大棚杏自成熟開始,采摘四次基本就能全部賣完,至今趙大哥已經采摘了兩千斤,今年預計四月十五號就能全部賣完。趙大哥說種大棚杏相對櫻桃來說投入精力少,從喂樹到采摘完一年下來在在棚里忙活五個月,收入也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趙福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的棚一百八十棵樹年產五千斤,我頂多還采兩次,十六元一斤,往后價格就開始跌了,每年都是這個樣,一年去了成本能掙四萬多塊錢”。
據了解,臨朐山旺鎮約有70個杏棚,和莊村和清泉村居多,約占地90畝,平均畝產量5000斤,一畝大棚年收入四萬元,全鎮收入3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