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家禽行業發展迅速,已經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放眼國際市場,變化也是行業發展主流。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名譽教授Steve Leeson認為:在過去30年里,禽肉和禽蛋行業一直在經歷巨變,而且這一趨勢似乎仍在繼續,雖然速度有所放緩,但是至少還將持續10-20年。美洲和亞洲仍是家禽業發展重點區域,禽肉行業未能壟斷全球肉食品市場的唯一原因是豬肉行業。對于家禽行來說,無論是肉雞還是蛋雞,總體上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健康水平,且死亡率極低。家禽行業如此成功,主要得益于基因改良、疫苗及抗生素的發展,以及對生物安全性和養殖場衛生管理的逐步重視。一個關于家禽營養的新的熱點問題是鋅和銅在土壤中的沉積,這也許又會推動一次與糞便成分相關的立法過程。許多行業都對氨的排放極為重視,其中也包括農業。
Steve Leeson指出:在未來的20年里,肉雞和蛋雞的營養需求似乎不可能出現大的變化,與此同時,日糧配方、飼喂程序、生產目標卻在持續更迭。如此種種,給家禽工作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們未來的角色將取決于多種需求,比如適應逐漸提高的基因潛能、簡化配方、避免大量使用藥物、關注家禽產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等。通過立法硬性規定也好,通過企業的戰略規劃也好,動物源性產品實現全程可追溯,必將在未來成為大勢所趨。這種可追溯性意味著飼料的構成也將承擔一部分責任。當前許多行業都有快速分析系統,但是對于大部分飼料企業而言,質量控制體系不過是提供一些歷史數據信息,飼料行業亟需平行的實時分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