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之鄉”廣西賀州市昭平縣19萬多畝茶園8日全面進入開采,萬名茶農上山趕采春茶。
廣西是中國主要茶葉產區之一,它的早春綠茶具有品質優良、上市早的鮮明特色,正常年份比江浙茶區早開采30天以上,被譽為“中國大陸第一早春茶”。
三月的昭平茶鄉,春芽吐綠。在離縣城數公里的有機茶園里,放眼看去,翠綠的茶壟隨著地勢起伏連綿,嫩綠的新芽擠滿茶樹枝頭。茶農穿梭其間,冒著細雨嫻熟地采摘著春茶。當天,昭平在此舉行了早春茶開采儀式。
8日上午10時許,來自昭平鎮馬圣村的茶農肖梅腰間的竹簍已裝滿鮮嫩的新芽。肖梅一大早趕來茶園,三個多小時功夫摘了近四斤茶葉。“一天最多的時候可以采20多斤,賣100多塊錢。”
早年到深圳打工的肖梅坦言,如今她周邊的親友外出務工的已經不多了。肖梅說,她家種有兩畝茶園,還養了幾頭豬,平時到茶園幫著采茶,每年賺的錢不比在外打工少。
地處廣西東部的昭平因其特有地理位置和優厚的氣候條件,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廣西首位,茶產業已成為昭平新興綠色支柱優勢產業。2015年,昭平縣茶園面積達19.3萬畝,茶葉產量8500噸,茶葉產值9.6億元,全縣從事種植、加工、運輸、經銷等涉茶行業人員逾10萬人,農民人均茶葉單項收入就達到2160元人民幣。
昭平縣茶葉協會會長邱劍平表示,今年昭平春茶比北方產茶區提早一星期左右進入全面采摘期,目前已有來自安徽、湖南、廣東等地茶商到此采購,搶占早春茶市場。
走進離茶園不遠的茶葉加工車間,清香沁人,茶葉技師彭國強正忙著操作微波殺青機。有著20余年制茶經驗的彭國強說,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傳統手工制茶,如今采用微波技術,殺青速度更快、茶葉色澤翠綠。“以前靠柴火殺青煙熏火燎,茶葉還帶有煙味。”
在茶葉加工車間一旁新建的故鄉茶文化中心,到此的游客和茶葉愛好者不僅可以獲得有機茶生產全程體驗,還能享受茶宴美食、民宿體驗等特色休閑旅游服務。如今,昭平將“茶園”變“景區”,把生態茶園觀光旅游、休閑農業旅游和茶文化體驗旅游融為一體。
近年來,昭平當地先后建成茶葉集散中心、茶葉奇石街等一批以茶文化為重點的交易平臺,并支持茶企業將旅游的優勢融入到茶產業發展中,致力把昭平打造成“中國綠色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