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氣溫的回升,麥田春季管理進入關鍵階段,一年的病蟲害情況需要提早關注。那么,在春播春種春管期間,農作物會受到哪些病蟲害影響呢?今年我國農業病蟲害形勢如何?
“今年1月以來多次寒潮過程對于降低病蟲害的越冬基數比較有利,對春季病蟲害的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首席專家郭安紅說,去年11月冷空氣來得比較早,今年1月的寒潮又使南方多地氣溫達歷史極值,2月和3月也有寒潮發生,這些都不利于病菌和害蟲越冬,對于冬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病蟲害的春季擴散蔓延和大豆、玉米等春播作物病蟲害的滋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有研究表明,病蟲害基數與1月最低氣溫呈現明顯相關關系,氣溫越低,病蟲害越冬基數越低。
農業病蟲害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我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達1400多種,其中重大流行性、遷飛性病蟲害有20多種,與溫度、濕度、光照和風等氣象要素都有很大關系。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表示,今年總體來看,是病蟲害形勢不算嚴重的年份。但是,春季仍需關注長江中下游地區雨水偏多的情況,多雨利于油菜菌核病和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和蔓延。另外,南方設施農業中的作物,受長時間低溫陰雨天氣的影響,植株較為柔弱,抗病抗蟲能力較弱,易遭受病蟲害侵襲。
郭安紅介紹,作物病蟲害發生時期與作物生長旺盛期有一致性。3月主要需要關注的病蟲害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油菜菌核病,該病害主要發生在油菜抽薹開花期。另外,西南、湖北、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小麥條銹病冬繁后向北方廣大麥區的擴散蔓延也需要密切關注。4月需要關注的病蟲害主要包括北方麥區小麥條銹病、長江中下游赤霉病等喜濕性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等。5月需要重點關注黃淮海麥區小麥蚜蟲、麥蜘蛛等喜高溫干旱的害蟲的發生發展。氣象部門會根據具體的氣象條件,結合農業部病蟲害測報站的病蟲情監測數據,適時發布相應的預報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