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董安寧:從藥材小販到冬花大商的艱辛歷程

   日期:2016-03-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188    評論:0    
  董安寧,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自小家境貧寒,又因上初中時生病而休學,不到二十歲他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曾為了能收購到中藥材每天徒步幾十公里、跋山涉水,經歷過很多次失敗。一次偶然讓他突然萌生了“冬花野生變家種”的想法,開始引導村民規模化種植冬花,近十年以來,以冬花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了關子鎮的支柱產業之一,很多農民走向了特色種植、發家致富的道路,董安寧也在多年不斷的摸索中終于讓關子鎮的冬花走出甘肅,走向了全國。+
 
  起步的苦與樂
 
  近日,記者前往關子鎮采訪去年冬花的收成及市場行情。當鎮政府工作人員將我們帶到不遠處的一個舊糧站時,庫房里一排排大箱整齊地碼放著,打開一箱準備裝車的冬花后記者看到,一個個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色澤鮮艷,品相完好。
 
  在這個臨時廠房中,董安寧帶著記者一路邊走邊講“冬花要趁濕收購,先要挑揀,然后再曬、再烤。每曬一天顏色就會深一點,烤的時候一定要把握火候,要不然品相一變就會賣不上好價錢。”作為一個從事了三十年中藥材加工的人,他講得頭頭是道。
 
  然而,一說起當時艱難的創業過程,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還是話語中有些哽咽,感慨萬分。年輕時候的董安寧家境貧寒,他就憑著一股闖勁,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那時候經常會走幾十里路去收藥材,連個自行車都沒有,全靠兩條腿,還得將收的藥材背回來,一天下來背都麻了,但為了生存沒辦法,每隔一天就要那樣跑一趟。下雨了就連滾帶爬,沒錢也舍不得坐車……”回想起那時候的艱辛,董安寧說,就是靠著那股恒心和吃苦的精神,自己才堅持了下來。
 
  冬花初結緣
 
  說起跟冬花的結緣,董安寧告訴記者,其實很早的時候關子鎮就有野生的冬花,他也經常能收購到農民采挖來的,但量很小,而且加工粗糙,賣不上價錢。“有一年鎮上一個老一輩的藥材販從外面拉來了一車冬花,當時價格很高。這給了我一種啟發,既然別人能種,我們也能種呀,然后我就發動大家自己種植,剛開始種的面積小,從柳家溝村試種成功之后,種植規模就越來越大了。”
 
  據介紹,以前冬花的主要產地是河北、湖北,但由于關子鎮氣候、土壤都比較適合,所以冬花品相色度都更好看,藥的成分含量也比其他地方高,所以這幾年來關子鎮的冬花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每到交易旺季會有來自不同省份的商販前來收購。
 
  拓展新方向
 
  起初是因為收不到藥材而犯愁,當生意小有規模之后,董安寧又開始琢磨該如何將銷路打出去。
 
  “以前一直就在關子鎮,買賣的也是以地產品種為主,有幾個收藥的人經常去廣州,我也給他們供貨。有一次我在電話里問其中一個,去廣州的時候能不能帶上我,結果他直接就把電話掛了。”沒辦法,董安寧只好自己前往廣州,費盡周折才找到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隨后他又前往了廣西玉林,考察完市場回來后他便決定讓老婆去廣州,“剛開始比較艱難,市場競爭大,而且還時常被人擠兌。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在基層,能收到好貨,而且是自己加工,所以品相、色度都要比其他供貨商的好,一年以后,我們以關子鎮冬花為主的藥材終于在廣州打開了銷路。”
 
  隨后,除了廣州清平,董安寧還在廣西玉林和安徽亳州打通了中藥材銷售渠道。“現在我們的藥材大多發往香港、臺灣等地,那邊顧客對產品的外觀要求更高,同樣的藥材一般的價格60元每斤,而我們加工過之后就能賣到100元,只要品質保證,價格自然也就能上去,而且銷路也會更有保障。”
 
  近幾年來,隨著冬花種植面積的變化和中藥材整體行情的浮動,冬花的價格時高時低,最高的時候近20元一斤,低的時候只有6-7元,但無論市場如何,董安寧始終秉承誠信經營,因此,他也積攢了很多老客戶。
 
  “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關子鎮人,也希望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下一步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讓關子鎮的冬花走向更大的市場,讓更多人得實惠。”他滿懷信心地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