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分析師稱,中國可能面臨菜籽粕供應短缺的局面,因為中國政府計劃從4月1日開始對進口油菜籽船貨實施更為嚴格的質檢標準。
中國質檢總局上月表示,從4月1日起進口油菜籽船貨的雜質含量不得超過1%。質檢標準提高,對于加拿大出口商來說意味著成本更高,從而造成加拿大出口商對華出售油菜籽時更為謹慎。
加拿大是中國最大的油菜籽供應國。行業人士質疑中方此舉旨在降低國內龐大的菜籽油供應,而不是出于對真菌黑脛病的擔憂。
三位分析師稱,油菜籽進口可能偏低,加上國內油菜籽產量大幅減少,這意味著中國可能不得不提高菜籽粕進口來滿足漁業需求。
某國有智囊團的一位行業分析師稱,國內菜籽粕供應可能短缺。在價格合適時,飼料加工商可能不得不提高進口。
中國飼料加工商每年消耗約1100萬噸菜籽粕,自2015年以來,豆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菜籽粕。今年這樣的替代還會持續,可能制約菜籽粕進口增幅。但是對于漁業而言,菜籽粕不能被完全取代。
一位分析師稱,進口不會恢復到2011年的水平,不過5月到8月消費旺季期間進口可能呈現暫時激增的態勢。
2011年中國的菜籽粕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38萬噸,因為2009年中國因為真菌病禁止進口加拿大油菜籽。
中國政府一直出售大量的國儲菜籽油,目前的庫存相當于一年的消費量。
上周政府銷售了93,041噸菜籽油,平均價格為每噸5335元,約合每噸815.40美元,略低于一周前的銷售量105,488噸。自2015年12月份以來,政府已經出售62.5萬噸國儲菜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