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鄉街道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以“南果北林”兩大現代農業基地為平臺,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動農業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發展。
一是解放思想,破題種植結構轉變。辦事處主任多次帶領農業發展辦公室、農村社區干部到青州、壽光等地,考察學習溫室花卉、蔬菜、菌類、中藥等先進種植模式及銷售市場,引進成熟的設施農業理念、種植工藝;結合葡萄大面積凍損、大棚基礎設施充足的實際情況,重點在城南桃園、暗樓、葛莊等村,召開種植品種換代升級動員會、培訓會,宣傳溫室蔬菜、花卉的良好市場前景,培育農民種植結構轉變新思維。
二是一地一品,差異發展新興品種。以“南果北林”兩大現代農業基地為平臺,城北苗木基地拓展林下萵苣種植實驗田,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立體經濟模式,建設“立體農業示范基地”,為城郊生態游發展奠定基礎;城南以高創智能溫室為龍頭,帶動發展花卉種苗培育,以葡萄大棚為原型,改造升級引入黃瓜、西芹等蔬菜品種,實行差異化、多樣化種植,打造有機蔬菜設施農業基地,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三是多元投入,夯實轉型服務保障。對接高創智能溫室,培育萵苣種苗,免費發放給種植意愿強的群眾,開辟種植試驗田;投入資金帶隊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先進種植管理技術、致富經驗;與科研站所專家建立長期友好關系,對群眾進行新興品種種植、管理等方面,提供技術輔導、知識培訓等服務,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