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專家稱“獸用抗生素致兒童肥胖”結論太武斷

   日期:2016-03-0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4    評論:0    

  最近,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研究人員王和興課題組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引起軒然大波。該課題組在2013年上海586名兒童的尿液中檢測出了21種抗生素,并稱兒童肥胖可能與獸用抗生素有關,且有可能來自食物和環境。

  這一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證實,但食品里的獸用抗生素殘留不容小覷。記者對2014年以來各地食藥監部門披露的抽檢信息梳理,發現在149批次獸藥不合格食品中,抗生素超標或使用違禁抗生素的食品達127個批次,涉及水產、禽、蜂蜜、肉、蛋等食品,出現率較高的有呋喃類、氯霉素類、喹諾酮類等獸用抗生素。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最新回應稱,抗生素導致肥胖的問題還需要專家論證,“有關部門已經開始核實這個事情”。

  來自農業部最新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下半年禽畜及蜂產品的獸藥殘留合格率99.9%。不過專家仍呼吁,對食品中的獸用抗生素濫用問題應提高警覺。

  統計 127批食品近半數用呋喃類抗生素

  事實上,就在復旦大學對抗生素的研究成果發布之后不久,國家食藥監總局于2月24日公布最新食品抽檢結果,8批次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里,問題都是抗生素超標,涉及磺胺、土霉素、氟苯尼考及沙拉沙星等6種抗生素,涉事企業包括上海圣華、飛佳食品、重慶琪金、山東金心、武漢潤通等。

  記者又進一步對2014年以來國家及地方食藥監部門的食品抽檢信息進行梳理。經不完全統計,檢出抗生素超標或使用違禁抗生素的食品達127批次,數量從大到小依次涉及魚類及水產品、禽類、蜂蜜、肉制品、鮮雞蛋。魚類及水產品最多,高達91批次,問題集中在呋喃唑酮代謝物、氯霉素、呋喃西林代謝物、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土霉素、呋喃它酮代謝物、喹乙醇等抗生素,多達8種。檢出獸用抗生素的不乏一些知名企業,號稱“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就曾在2015年有1批次產品含違禁獸藥氯霉素。

  在127批次食品中,呋喃類藥物占到61批次,約為48%,分布在魚、禽、畜等食品中。而在呋喃類藥物中,又以呋喃唑酮代謝物的曝光次數最多,涉及40批次,占31.5%。10批次蜂蜜均為氯霉素不合格,4批次鮮雞蛋則檢出有氟苯尼考、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另外,在牛、豬、羊等肉制品中,抗生素的使用比較分散,磺胺、氟苯尼考、土霉素、氯霉素、恩諾沙星、呋喃它酮代謝物等抗生素均有涉及。

  記者對照發現,這些呋喃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氯霉素、土霉素等獸用抗生素種類,與復旦課題組在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的21種抗生素相重合。

  警惕 獸用抗生素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按照復旦大學課題組的研究認為,受試兒童體內的獸用抗生素可能來自食品或環境,呈現出長期低劑量的暴露特點。這一結論雖有待進一步證實,但抗生素濫用并最終通過食物鏈在人體蓄積的問題已引起廣泛關注。

  2015年6月,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公布了中國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顯示2013年我國使用抗生素16.2萬噸,其中52%為獸用。絕大部分抗生素以原形排出體外,進入水體和土壤中被吸收,又通過食物再回到人體。

  應光國對記者表示,2014年他們對抗生素使用重新做了統計,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他認為,人類排放的人用抗生素大部分可通過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掉,而養殖環節對獸用抗生素的處理率較低,因此獸用抗生素對環境的貢獻率比人用抗生素要大。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也對記者介紹,歐美國家目前對獸用抗生素的使用規定是,只有禽畜發病時才可使用,不發病不得使用。但在我國,由于養殖密度大,衛生條件不好,一些養殖戶常備抗生素,類似于“保健藥”使用。

  不過,應光國否認了飲用水中含抗生素的說法。他稱,在給廣州、珠海等地自來水廠做水處理時發現,自來水中的抗生素含量十分微弱,進入人體中的含量非常少。

  應光國在調研中的一大感受是,我國養殖環節中在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種類繁多,主要是預防疾病和催肥,人用抗生素也同樣用于養殖。一方面,禽畜在養殖中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可能有殘留,進而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另一方面,含抗生素的禽畜糞便通過施肥,進入土壤,也可能被植物吸收最終進入人體,所以“那些用禽畜糞便施肥的有機菜也不一定安全”。

  質疑 專家稱抗生素與肥胖無因果關系

  獸用抗生素對人體可導致多種危害。但復旦大學課題組研究人員稱此前還注意到嬰幼兒時期抗生素的使用與兒童肥胖風險有關,因而展開研究,得出“獸用抗生素導致兒童肥胖”的結論,但很多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

  《醫學界》編輯劉雅菡認為,抗生素進入人體后不僅會殺死不好的菌群,也會破壞對人有益的“好細菌”。腸道內的菌群種類構成發生改變后,影響食物的消化程度、熱量吸收程度和物質的代謝程度等,這可能才是所謂抗生素引起肥胖的真正原因。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陳克表示,獸用抗生素可能與兒童肥胖有關,但不一定是因果關系。在臨床實踐中接觸到的肥胖或性早熟兒童,成因多與體內腫瘤等疾病有關,“由飲食中抗生素引起的案例很少”。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也認為,“獸藥導致肥胖”的推論太武斷。獸藥超量超范圍使用、不遵守休藥期等問題客觀存在,一些監管盲區也待清掃,“但綜合來看,目前獸藥殘留的狀況不必過于擔憂”。

  事實上,獸藥殘留問題也早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自2000年起,我國禁用獸藥的名單在不斷刷新,氯霉素、呋喃唑酮抗生素、喹諾酮類部分獸用抗生素相繼被禁。2016年2月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今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3.8%,農獸藥殘留問題依然突出。

  來自農業部最新公布的監測數據,2015年下半年禽畜及蜂產品的獸藥殘留合格率達99.9%。食藥監總局公布2015年上半年動物制品的獸藥殘留合格率達到99.6%。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