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缺鋅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據國際鋅協會調查認證,全球種植谷物的土地中有50%存在缺鋅的潛在危險。全國第二次土壤調查結果也同時顯示,土壤缺鋅是中國第二大養分缺乏限制因素,土壤缺鋅面積已經達到51%。缺鋅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既影響植物又危害人類。
人體缺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攝取的鋅含量較低。能量的75%來自水稻、小麥和玉米,而這些作物中鋅含量只有10-30mg/kg,要滿足人體鋅元素的營養吸收,籽粒中鋅含量就應達到40-60mg/kg。鋅作為作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僅影響作物的產量,降低品質和農產品含量,使作物受到病蟲害、重金屬的毒害等,還能影響人體的健康。所以,科學施用鋅肥的意義重大。
施用鋅肥可促作物增產
據了解,世界50%的農業土壤缺鋅,是全球農業最缺乏的微量元素養分。在我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等旱作區土壤缺鋅嚴重,干旱缺水降低了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影響水分的吸收利用。另據記者了解到的數據表明,今年在玉米、小麥、黃瓜、辣椒、紅薯和花生作物中施用鋅肥,可以看出,這些作物的籽粒中鋅含量的提高率較去年相比分別提高為49.03%、5.8%、45.79%、20.04%、50%和29.98%。
在去年農業部發布的《2013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中,將鋅肥納入此內,對于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棉花、馬鈴薯等主要作物和缺鋅地區的蔬菜、水果等,建議每畝施用1-2公斤硫酸鋅。當前,擴大含鋅肥料生產和在農業中的應用是首要任務,鋅元素對農業的重要作用逐漸為肥料工業和廣大農民所認識。在鋅肥示范推廣工作的帶動下,近年來我國含鋅肥料的生產和消費快速增長。據初步估算,鋅肥在農業上的應用面積達到9500萬畝,年消費鋅含量近4萬噸,增長速度較快的是含鋅復合肥、水溶肥。很多企業也開始研發和生產含鋅的新型肥料。
專家建議助推未來發展
針對以上鋅肥的發展,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節水農業技術處杜森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一是爭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爭取財政、發改等設立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大推廣力度,鼓勵企業研發和生產含鋅肥料,豐富鋅肥品種。二是組織相關研究。積極開展含鋅肥料研發與鋅肥科學施用技術研究,開展相關調查,進一步摸清我國農業缺鋅狀況,研究含鋅肥料品種、劑型、工藝和科學施用方法等。三是強化國際合作。加強鋅肥研究與應用國際合作,引進鋅肥和含鋅肥料生產和應用等先進技術、方法和人才,加快技術引進轉化、促進鋅肥在我國農業中的應用。四是擴大示范推廣。將科學施用鋅肥納入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開展土壤缺鋅情況摸底調查和鋅肥應用田間試驗示范;建立鋅肥科學施用推薦方案;要求農企對接企業開展鋅肥和含鋅肥料生產和應用統計等工作。五是做好宣傳培訓。大力宣傳科學施用鋅肥對作物增產、農民增收和提高農產品品質的重要作用,提高企業、農民以及社會各界對科學施用鋅肥重要性的認識;開展含鋅肥料研發與加工、鋅肥施用推薦方案、鋅肥科學施用技術等培訓。
來源:中國農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