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家禽業需加強產能調控抑制投資沖動

   日期:2016-02-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4    評論:0    

  近期,中國畜牧協會禽業分會發布了中國家禽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家禽飼養品種、飼料總體規模、價格和飼養效益、消費情況等角度梳理了近幾年的家禽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居民禽肉占肉類消費比重依然偏低,行業需要加強產能調控,抑制投資沖動。

  家禽飼養規模不斷壯大

  2013年,我國牧業總產值28435.50億元,其中家禽飼養7032.20億元,占牧業總產值的24.73%,比2011年的25.56%下降了0.83個百分點。2014年,肉類總產量8706.70萬噸,其中,豬肉5671.40萬噸,牛羊肉1117.40萬噸,禽肉1750.70萬噸,其他肉類167.20萬噸,禽肉占20.11%。

  2013年,禽肉產量1798.40萬噸,產值4056.60億元;禽蛋產量2876.10萬噸,產值2970.50億元。2014年,禽肉產量1750.70萬噸,禽蛋產量2893.90萬噸。

  數據顯示,目前禽蛋消費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禽肉消費在突發事件的沖擊下,產量及消費量均有所減少。

  我國家禽飼養區域布局較為明顯,主要圍繞糧食主產區、主要消費市場展開布局。但近年來產業布局出現調整,非傳統主產區后發優勢明顯。雞肉產量占禽肉產量的61.05%,鴨肉產量占30.97%。目前,存欄2000—1萬只蛋雞的場戶所占比重仍然最多。與2012年相比,存欄1萬—5萬,5萬—10萬,10萬—50萬以及50萬以上的各級別所占的比重均有不同幅度增加,體現蛋雞飼養在向著進一步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在肉雞的飼養方面,目前,年出欄在1萬—5萬只的肉雞飼養場戶的年出欄數占總出欄的比重最多,與2012年相比,出欄5萬—10萬,10萬—50萬,50萬—100萬,100萬只以上的各級別所占的比重均有不同幅度增加,表明肉雞飼養的規模化也在不斷發展。

  禽肉占肉類消費比重降低

  據了解,商品蛋雞、黃羽肉毛雞的效益較好,鵝、鴿的養殖也能獲得一定盈利,父母代蛋種雞、白羽肉毛鴨、黃羽肉種雞處于盈虧平衡狀態。祖代蛋種雞、祖代及父母代白羽肉種雞、白羽肉毛雞及白羽肉毛雞屠宰加工企業虧損較為嚴重。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白羽肉毛雞價格始終處于低迷狀態,尤其是第三季度價格更低,前三季度社會雞的回收價沒有一個月能達到平均每公斤9元的成本價,整體處于虧損狀態。

  2015年以來,雞肉價格始終低迷,自2015年5月起,更是跌至每噸一萬元以下。豬肉價格上漲對雞肉價格帶動有限,但當2015年9月份豬肉價格出現拐點以后,雞肉價格則更為低迷。2015年1—9月,黃羽肉毛雞的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公斤14.50元,持續維持穩定及盈利狀態。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肉類消費結構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禽肉和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的增加,對豬肉和牛羊肉形成了替代之勢。受傳統飲食習慣所限,豬肉仍然是國人肉類消費的主要產品,加之家禽行業受突發事件影響,禽肉占肉類消費比重甚至有所降低。

  2014年,禽蛋人均占有量為每人21.16公斤,比2013年減少了每人0.14公斤。肉類消費方面,2014年,我國肉類人均占有量為每人63.66公斤,比2013年增加了每人0.46公斤。

  從宏觀導向上看,調整肉類消費結構的目標主要是降低豬肉的比重,但近年來,調結構的速度有所放緩甚至出現倒退。

  禽肉尤其是雞肉消費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較大,未來如果能夠排除突發事件的干擾,禽肉所占比重繼續增加的希望很大。

  禽蛋及禽肉貿易量穩定

  我國在世界禽蛋及禽肉貿易中繼續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我國禽類貿易的貿易伙伴共涉及83個國家及地區。其中,相對于較為分散的出口貿易來說,進口來源相對集中。對于雞產品的進口,巴西和美國始終占據前兩名,排名互有交替。阿根廷、智利分列3、4。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禽蛋、禽肉及相關產品的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7.31%。其中,我國雞肉貿易占世界雞肉貿易總額的8.17%,鴨肉貿易占世界鴨肉貿易總額的21.17%。

  近年來,我國禽蛋、禽肉等禽類產品的貿易量額較為穩定。2014年,禽類產品貿易量為108.23萬噸,貿易額為29.97億元。

  從產品結構看,雞及相關產品占禽類貿易的絕對份額。2014年,雞及相關產品的進口金額占當年禽類貿易進口總額的91.30%,出口金額占當年禽類貿易出口總額的78.06%,走私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非法的,中國也不例外。事實上,由于凍品走私長期大量存在,中國畜禽行業已經深受其害。走私產品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

  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畜禽行業要加快轉型我國宏觀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畜禽消費增長放緩,企業經營的風險和壓力加大,畜禽行業要加快轉型。“十三五”規劃建議傳遞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導向和信號,給畜禽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新常態下,畜禽行業應發展適度規模化,提高產業組織化,強化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實現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

  產能調控至關重要,行業需抑制投資沖動禽產品乃至主要畜產品需求彈性小于供給彈性,供大于求產業出現虧損,白羽肉雞、黃羽肉雞、白羽肉鴨等行業的從業者紛紛認識到產能控制的重要性,采取了限制引種、提前淘汰種雞等很多措施,在黃羽肉雞行業去產能的效果較為顯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供求關系仍然脆弱,白羽肉雞、白羽肉鴨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行業需繼續抑制投資沖動,使行業走上有序發展的道路。

  開展消費者教育,促進雞肉消費目前,我國的禽肉人均占有量為每人12.80公斤,其中雞肉約為每人7.81公斤。并非我國居民雞肉消費的潛力僅有如此,而是“激素雞”“怪雞”“H7N9禽流感”等針對肉雞及家禽的錯誤觀點使居民禽產品消費意愿被人為降低。為應對這種不利局面,行業需要與消費者及社會媒體建立溝通渠道,提升行業透明度,宣傳科普知識,引導消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