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葉飛:帶領農民闖市場奔富路

   日期:2016-02-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266    評論:0    
 

  今年37歲的葉飛是水陽鎮銀光村人,初中畢業后他就一直與水面打交道,在水產養殖的行當里摸爬滾打、閃轉騰挪,并通過相繼創辦水產專業合作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的方式,帶領農民勇闖市場,為發展“藍色經濟”、幫助鄉親們實現增收致富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水鄉遠近聞名的漁業經濟領路人。
 
  初次養蟹一度遭遇“滑鐵盧”
 
  1994年,初中畢業后的葉飛隨父親到江蘇省南京市江陵區一帶承包大溝水面養殖螃蟹,雖然父子倆終日勞作、辛勤耕耘,卻沒有換來如期收獲。當時缺乏育苗技術,所有幼蟹都依賴從鎮江、崇明島、如東一帶購進,由于“跋山涉水”、路途遙遠,這些幼蟹經不起折騰、“損兵折將”,結果養殖效益可想而知,在最初的兩三年內虧損了七、八萬元,在那時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人生創業路上第一次遭遇到“滑鐵盧”,葉飛多少有些灰心喪氣,但父親鼓勵他要堅定信心,不能輕易被挫折打敗。在那段時間,葉飛苦思冥想怎樣才能掌握過硬的育苗技術,怎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打定主意后,他四處拜師學藝,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加上反復實驗、用心總結,總算對培育蟹苗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從哪里跌倒又從哪里爬起”的信心和干勁。
 
  自己培育蟹苗打好“翻身仗”
 
  1998年,經歷在外養蟹失敗的深刻教訓后,葉飛鼓足勇氣挖了3畝蟹塘著手幼蟹培育,當年賺了3000元,雖然利潤微薄、微不足道,但卻給他打了一針“強心劑”。次年,他接著挖了2畝蟹塘,當年賺了18000元。第三年,他又一口氣挖了4畝蟹塘,結果賺了2萬元。由于他精心培育出的蟹苗“土生土長”,避免了過去“水土不服”情況的發生,被金寶圩內其他養殖戶購進養殖后成活率很高,當然效益也不錯,出現了蟹苗供不應求的緊俏態勢。
 
  頭腦靈活、肯干吃苦的葉飛一方面把自己掌握的蟹苗培育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身邊的農戶,讓他們挖田育苗,盡快走上致富路;另一方面,他憑借自己多年的市場銷路和人脈資源,把農戶培育的蟹苗整體回收,再銷往全國各地養殖戶,免除廣大農戶銷售蟹苗的后顧之憂。在葉飛的帶領下,與他合作的農戶越來越多,市場關聯度也越來越高,農民抱團闖市場的良好態勢已基本形成。
 
  成立水產合作社抱團闖市場
 
  在各方面條件成熟具備的情況下,2013年3月,葉飛牽頭成立了騰飛水產專業合作社,左鄰右舍和周邊的水產養殖戶紛紛加入其中,他們除了統一購進毛仔、統一銷售蟹苗外,還統一購進螃蟹飼料、藥品及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成蟹。通過推行“五統一”經管銷模式,既有效增強了整體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又確保了廣大水產養殖戶的實際效益穩中有升。僅以幼蟹培育一項而言,畝均純利潤達到5000—10000元,是傳統農作物種植效益的4—8倍。
 
  不僅如此,從事水產養殖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太大的勞動強度和體力付出,因而在金寶圩一帶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大多在六、七十歲,“兜里揣著紅票子,一家人過著好日子”,因而深受圩鄉百姓的青睞和歡迎。在短短2—3年時間內,加入到騰飛水產專業合作社的農戶達到500余家,戶均養殖戶的純收入達到3—5萬元。依托騰飛水產專業合作社的牽引,小小的水產養殖業,做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和“聚寶盆”!
 
  強強聯合實現產銷運一體化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也是合作經濟,“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唯有抱團合作、強強聯手方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場幾經摔打錘煉的葉飛深刻地悟出了這一道理。當然,悟出這一道理的還有葛其壽、楊斌、王宏華、陳先柏、李小強、任孚春等其他水產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經過多次真誠友好協商及秉承自發、自愿的原則,他們終于攜手走到了一起,于2014年4月12日掛牌組建了“金潤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這在全市水產養殖史上還是第一次,標志著“中國幼蟹之鄉”——水陽鎮又增添了一塊新招牌!
 
  金潤水產合作聯社旗下的騰飛水產專業合作社、金新水產專業合作社、小馬水產專業合作社、宏華河蟹苗種專業合作社、楊斌蟹苗專業合作社、強子蟹苗專業合作社、太平水產專業合作社等七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各有特長,以前雖有合作關系,但不是緊密型,在協調統一市場價格、調運蟹苗和成蟹的當口基本處于“各拉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狀態,不利于水陽鎮水產養殖業的做大做強。如今,在葉飛、葛其壽等人的倡議下,七兄弟攜手走到了一起,在更高平臺上實現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強強聯手。
 
  在幼蟹培育方面,合作聯社與江蘇最大的蟹苗(大眼幼體)繁殖場——射陽杜龍杰蟹苗繁殖場開展合作,形成了“親本選控、沿海繁殖、合作育苗”的良種選育模式;在成蟹養殖方面,合作聯社加強與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合作,首創了“大規格、低密度投放,種草移螺,營造優良生態環境,科學投喂,綜合防病”為核心的生態養殖技術“宣州模式”;在產銷運方面,合作聯社具有較大的市場定價權、主導權和靈活高效、方便快捷的物流運輸網絡,并最大程度地讓利于農、讓廣大蟹農受益。通過合作共享、互惠雙贏,達到了“滾雪球”式的聯動發展效應,如今加入金潤水產合作聯社的養殖戶超過2000戶,每年出售的蟹苗量占到全鎮四分之一,通過合作聯社對外銷售的蟹苗、魚苗及成蟹年產值達到8000余萬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新的一年事業門檻上,葉飛這位淳樸的農家子弟、現代“漁業大亨”,沒有被成績所累,為瑣務紛擾,正帶領他的團隊積極申報安徽省農業社會化服務“111”工程“示范主體創建”實施單位,并著手開展“互聯網+”行動計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夠帶領他的水陽“金潤聯社”團隊為發展宣州現代漁業、造福水鄉百姓創造出新的更大成就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