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湖北省京山縣石龍鎮石龍村,四面環山的桃花谷家庭農場環境清幽,滿山遍野的樹林下成群的土雞生機勃勃,有的悠閑自在地尋覓著昆蟲,有的撲騰著翅膀追逐嬉戲……
“創業之初是想興林致富,種植了綠化苗木和松樹、杉樹等用材林,卻時常面臨除草的難題。”農場主黎明介紹,“后來看見家里的土雞在林間吃蟲子,讓林地寸草不生,且散落的雞糞又給樹木施了肥,于是產生了養雞的念頭。”
2013年,說干就干的黎明流轉了2000畝林地,開始從事林下土雞養殖。
為了提高雞肉的風味和品質,黎明的農場采用“553”模式養殖,即平均1畝林地養殖50只雞,500只雞(占地10畝)為一群,而且從不使用化學藥品、激素、飼料添加劑,讓雞以蟲子、螞蟻、蚯蚓及雜草為主食,自配的五谷雜糧為輔食,飲山間泉水。
“傳統養雞大多采用圈養方式,45天即可上市,農場從養殖雞苗開始,大約120天后開始產蛋,產蛋期約持續150天;養殖大約300天后才出售。采用循環養殖的方式,在出售上一批土雞的同時,開始養殖下一批雞苗。”他介紹。
有了優質產品,還要想銷路。黎明腦子十分活泛,除了傳統渠道,他還通過淘寶網、微信朋友圈等多個途徑銷售,“2015年‘雙11’期間,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了200多萬枚雞蛋。”他告訴筆者,“為了讓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質量更放心,養殖場花費3.8萬元建立了實時監控系統,借助網絡平臺網友可以查看監控錄像,了解土雞的生長狀態。”
問起收益,黎明拿出計算器認真算起了經濟賬:“農場3萬只雞,平均1只雞產70枚蛋,一枚蛋0.75元,雞蛋的總收入為157.5萬元。土雞不產蛋之后,平均每只雞可以產出3斤雞肉,按市場價每斤18元計算,3萬只雞可以產出9萬斤雞肉,收益162萬元。一只林下土雞除去雞苗、玉米、小麥、青飼料等成本,純利潤達到50元。”
其實,黎明還忘記了算他的“木材賬”。農場有2000多畝松樹、杉樹,以及大約200畝的紅葉石楠、廣玉蘭、桂樹、女貞、馬褂木等經濟苗木,經濟效益可達100萬元。